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混渎的意思、混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混渎的解释

侵扰;渎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混渎"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混杂亵渎

    指将神圣或庄严的事物与低俗、不敬之物混杂,构成亵渎。如清代《汉语大词典》引《朱子语类》释为"杂乱冒犯",强调对礼制或神明的轻慢不恭。例如祭祀时混入不洁之物即属"混渎"。

  2. 混淆亵渎

    含混淆视听并亵渎规范之意。明代《字汇》注:"混,乱也;渎,慢也",指故意扰乱秩序、轻慢礼法。如《宋史·礼志》载官员"混渎典章"即指淆乱礼制规范。

二、词源与结构分析

三、消亡与语义演变

该词多见于宋明文献,清代渐衰。现代汉语中被"亵渎""玷污""淆乱"等词取代。据语言学家王宁《汉语词汇语义学》考证,此类古语消亡主因有三:

  1. 礼制文化变迁导致相关语境消失
  2. 双音节词"亵渎"更符合现代汉语韵律
  3. "混"的"杂乱"义被"混淆"替代,弱化原构词逻辑。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混渎"词条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年影印本)
  3.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版)
  4. 王宁《汉语词汇语义学》(语文出版社,2016年)第五章"词汇更替"
  5. 《朱子语类》卷八十七(中华书局,1986年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混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ùn dú,其基本含义在不同来源中有细微差异,但核心围绕“侵扰”“渎犯”或“混淆亵渎”展开。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解释

  1. 侵扰、渎犯
    根据等来源,“混渎”主要指对他人或事物的冒犯与干扰,例如不恰当的言行触犯规范或礼仪。常见用法如“混渎神明”,表示对神灵的不敬。

  2. 混淆与亵渎(扩展含义)
    部分词典(如)提到“混渎”可拆解为“混”(混乱、混杂)和“渎”(亵渎、玷污),引申为混淆是非或玷污神圣事物,例如“混渎视听”指扰乱正确认知。


字义拆解


使用场景


权威性说明

需注意,不同来源对词义侧重略有差异。极高权威的《汉典》等(如、3)明确指向“侵扰、渎犯”,而其他来源(如)补充了“混淆”的引申义。实际使用中需结合语境判断。

若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语文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安心落意奔凑不老气潮涛出教措辞措口大风子法眷飞櫩丰懋坟起固氮桂魄黑幢幢鸿絧腄腄化迹画樯虺蹊降杀贱市骄侈节要积肥讥忿积分学急救车精心进退无路阄韵忌厌课令愧叹老谋深算离距六幽乱悖乱蓬蓬论辟络络猛虎氓宇明允跑马占荒喷气千里逢迎肵俎神妙莫测食忌石研授孑顺时而动泗石损人不利己铁城无视乌朕花下屋吸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