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ciliate;appease] 用政治上籠絡的手段使之歸附
懷柔百神。——《詩·周頌·時邁》
懷柔百越。——《三國志·吳主傳》
(1).謂帝王祭祀山川,招來神祇,使各安其位。《詩·周頌·時邁》:“懷柔百神,及 河 喬嶽。” 毛 傳:“懷,來;柔,安。” 鄭玄 箋:“來安羣神,望于山川,皆以尊卑祭之。”《漢書·郊祀志》:“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懷柔百神。” 顔師古 注:“懷,來也;柔,安也。言招來百神而安處之。” 宋 蘇轼 《鳳翔太白山祈雨文》:“聖天子在上,凡所以懷柔之禮,莫不備至。” 清 馮桂芬 《上海重建武帝廟記》:“聖 清 承天右序,懷柔百神,祀事鹹秩。”
(2).語本《禮記·中庸》:“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繼絶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以薄來,所以懷諸侯也。”後因以稱籠絡安撫外國或國内少數民族等為“懷柔”。 漢 賈誼 《新書·無蓄》:“懷柔附遠,何招而不至?”《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宣導休風,懷柔 百越 。” 宋 葉適 《外論一》:“ 漢 起匹夫,親搏天下,不數年而據 秦 之故地,此其為仁義道德,足以懷柔其民者何在?” 清 林則徐 《會谕澳門同知傳谕唩嚟哆将澳門洋樓鴉片呈繳》:“該夷等宜如何感恩,如何守法,方不負大皇帝懷柔遠人之意。” 周6*恩6*來 《“七七”四年》:“敵人懷柔我們,我們誓死不做順民。”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懷柔漢語 快速查詢。
“懷柔”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基本定義
指通過政治、文化等非武力手段籠絡其他民族或國家,使其歸順服從。這一概念最早見于《詩經·周頌·時邁》:“懷柔百神,及河喬嶽”,意為通過祭祀安撫山川神靈。
曆史演變
現代應用
廣義上可指任何通過溫和手段實現穩定或聯合的策略,例如外交中的“懷柔政策”。
指北京市懷柔區,位于北京東北部,總面積2122.8平方公裡,山區占比89%,是北京市面積第二大區。2024年GDP為564.5億元,以生态涵養和科技發展為特色。
若需了解北京市懷柔區的具體行政數據或發展規劃,可參考中政府官網信息。
懷柔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具有以下幾個含義:
1.對人或事物充滿憐憫和寬容之情:表達對他人的理解、體諒和寬容。
2.指不強求急于求成,采取柔和的态度:形容對待問題,采取溫和、緩慢的方式,不急于求成。
3.指使用柔和的手段和語言使之靠攏或改變:通過柔和的手段和言辭去感化、影響他人,使其靠近自己的立場或改變觀念。
4.特指北京市懷柔區:這是北京市的一個行政區劃名稱。
懷柔的偏旁部首是心(忄)和木(木),具體的拆分為:“宀”和“艹”,其中“宀”是“宅”字的意思,表示居住,而“艹”是表示草木,表示與農業有關,所以懷柔的本意是心中充滿着農業的溫柔之情。
懷柔總共有13個筆畫,比較簡單。
懷柔的來源較為複雜,這是一個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具有“懷”和“柔”兩個字。而“懷”字的上半部分是“宀”,下半部分是“不”,表示心中或懷中的事物,整個字的意思是懷着某種情感或懷想。而“柔”字是由“木”和“雙”組成,表示一種柔軟、溫和的性質。
在繁體字中,懷柔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懷柔”。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在古代寫法中,懷柔的“柔”字的上半部分是“⺌”,下邊部分是“入”,整個字更加簡潔。而“懷”字則與現代無明顯差别。
1.他對我充滿了懷柔之情,總是寬容地接受我的錯誤。
2.在處理問題時,我們需要以懷柔的心态去對待,不能急于求成。
3.他通過懷柔的方式,成功地說服了對方,使得他們願意接受他的觀點。
組詞:懷柔之愛、懷柔策略、懷柔政策、懷柔手段。
近義詞:寬容、仁慈、溫和。
反義詞:刻薄、嚴厲、強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