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懷柔的意思、懷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懷柔的解釋

[conciliate;appease] 用政治上籠絡的手段使之歸附

懷柔百神。——《詩·周頌·時邁》

懷柔百越。——《三國志·吳主傳》

詳細解釋

(1).謂帝王祭祀山川,招來神祇,使各安其位。《詩·周頌·時邁》:“懷柔百神,及 河 喬嶽。” 毛 傳:“懷,來;柔,安。” 鄭玄 箋:“來安羣神,望于山川,皆以尊卑祭之。”《漢書·郊祀志》:“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懷柔百神。” 顔師古 注:“懷,來也;柔,安也。言招來百神而安處之。” 宋 蘇轼 《鳳翔太白山祈雨文》:“聖天子在上,凡所以懷柔之禮,莫不備至。” 清 馮桂芬 《上海重建武帝廟記》:“聖 清 承天右序,懷柔百神,祀事鹹秩。”

(2).語本《禮記·中庸》:“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繼絶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以薄來,所以懷諸侯也。”後因以稱籠絡安撫外國或國内少數民族等為“懷柔”。 漢 賈誼 《新書·無蓄》:“懷柔附遠,何招而不至?”《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宣導休風,懷柔 百越 。” 宋 葉適 《外論一》:“ 漢 起匹夫,親搏天下,不數年而據 秦 之故地,此其為仁義道德,足以懷柔其民者何在?” 清 林則徐 《會谕澳門同知傳谕唩嚟哆将澳門洋樓鴉片呈繳》:“該夷等宜如何感恩,如何守法,方不負大皇帝懷柔遠人之意。” 周6*6*《“七七”四年》:“敵人懷柔我們,我們誓死不做順民。”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懷柔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懷柔"是漢語中兼具曆史深度與文化意蘊的詞彙,《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用政治手段籠絡人心,使歸附自己",特指古代統治者通過安撫、賞賜等非武力手段鞏固邊疆統治的策略。這一概念在《漢語大詞典》中進一步延伸為"以溫和方式感化他者",其核心思想可追溯至《詩經·周頌》"懷柔百神"的記載,體現中國古代"以德服人"的政治智慧。

從曆史實踐看,《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記載的"懷柔以禮"政策,是周王朝通過聯姻、冊封等方式穩定諸侯國的典型案例。漢代實施的"和親政策"與唐代"羁縻州制度",均屬懷柔策略的具體實踐,這些治國方略在《資治通鑒》等典籍中皆有詳實記載。現代語境中,該詞延伸至外交領域,如"懷柔外交"指通過經濟援助、文化交流等柔性手段建立國際合作關系,相關案例可見于國務院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白皮書。

在文化象征層面,"懷柔"二字本身構成意象對比:"懷"字從心,甲骨文字形作懷抱嬰孩狀,暗含包容之意;"柔"字從木,篆書形态似枝條低垂,引申為溫和特性。這種字形組合深刻反映了中華文化"剛柔并濟"的哲學思想,相關文字學解析可參考《說文解字注》。當代語言使用中,"懷柔政策"常與"鐵腕手段"對舉,構成社會治理的雙重維度,該用法在《人民日報》時政評論中具有高頻出現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懷柔”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政治/文化含義(核心詞義)

  1. 基本定義
    指通過政治、文化等非武力手段籠絡其他民族或國家,使其歸順服從。這一概念最早見于《詩經·周頌·時邁》:“懷柔百神,及河喬嶽”,意為通過祭祀安撫山川神靈。

  2. 曆史演變

    • 古代:帝王通過祭祀山川、招安神祇,象征對天地的統治合法性(如《漢書·郊祀志》記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懷柔百神”)。
    • 後世延伸:發展為針對邊疆民族或鄰國的安撫政策,如三國時期孫權“懷柔百越”(《三國志·吳主傳》),與“威壓”形成對比。
  3. 現代應用
    廣義上可指任何通過溫和手段實現穩定或聯合的策略,例如外交中的“懷柔政策”。


二、地理含義(專有名詞)

指北京市懷柔區,位于北京東北部,總面積2122.8平方公裡,山區占比89%,是北京市面積第二大區。2024年GDP為564.5億元,以生态涵養和科技發展為特色。


補充說明

若需了解北京市懷柔區的具體行政數據或發展規劃,可參考中政府官網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編校冰銷葉散布匹赤松重圓出港錘鈎從徒大淨潒潒凋缺二義訛誤犯鱗俘馘幹丐趕露咯叽拱極阖阊黑犢後唐曶霍隳落僵魄剿滅嬌語咎由自取絕妙鞠徑铠仗陵越六花立元籠火銮旗車孟姜難道說囊莫内寵排句槃礴辟寒钿平夥欠缺遷延稽留氣孔青霄翼瓊羽日暖風恬容聲入時三令節掃疥神狗幹郎詩劄首都挽須無己捂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