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ld down a job without doing a stroke of work] 指空占着職位,什麼事也不做,白吃閑飯。後亦用作謙詞,表示未盡職守
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漢書·朱雲傳》
虛食重祿,素餐屍位。——漢· 王符《潛夫論·思賢》
謂居位食祿而不盡職。《漢書·朱雲傳》:“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 孔子 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 顔師古 注:“屍位者,不舉其事,但主其位而已。素餐者,德不稱官,空當食祿。” 三國 魏 曹植 《矯志》詩:“芳樹雖香,難以餌魚,屍位素餐,難以成居。”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你這屍位素餐的老賊!” ********* 《辦事上需要的幾個條件》:“除了屍位素餐的官吏,坐領幹薪的蠹蟲及遊手好閑的纨绔子弟外,大概都不能和辦事絕緣。”
“屍位素餐”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以下詳細釋義:
指空占職位卻不履行職責,白拿俸祿或享受待遇。常用來批評官員或管理者不作為,也用于自謙。
某些部門領導長期屍位素餐,導緻民生問題積重難返。
鄒韬奮曾自嘲:“我若無所作為,便與屍位素餐無異。”
近義詞 | 反義詞 |
---|---|
飽食終日 | 克勤克儉 |
不勞而獲 | 鞠躬盡瘁 |
通過分解詞源、結合典故,可以更深刻理解這一成語對“在其位不謀其政”現象的批判性。
《屍位素餐》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隻占着某個職位或頭銜,卻不具備實際能力或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工作。意味着這個人不但虛假地占有着一份工作,還得到了工作的報酬。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權力腐敗、************、拜金主義等不正當行為。
《屍位素餐》這個成語的主要部首是“屍”(屍體),它的部首是屍,總筆畫數為11。
《屍位素餐》最早可追溯到中國明代文學家楊淩的《近思錄》中:“屍位素餐,人不可得而食也。”此後,這個成語被廣為使用,成為常用的詞語表達。
繁體字為「屍位素餐」。
在古代,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有時會将“屍”寫作“屍”,但意義相同。
"他隻是一個屍位素餐的公務員,沒有任何實際工作,卻領取着高額的薪水。"
- 屍位素餐者
- 屍位素餐文化
- 屍位素餐現象
- 屍位素餐政治
職位虛高、假職位
能力出衆、實至名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