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火灰,物體燃燒後的餘燼。 唐 項斯 《古觀》詩:“壇邊見灰火,幾燒祭星文。”
(2).葭灰與燧火。指歲月、節候。 宋 陸遊 《立秋後十日風雨凄冷獨居有感》詩:“稍繙書冊讀,已念灰火跨。”參見“ 灰管 ”、“ 改火 ”。
“灰火”是一個漢語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指物質燃燒後殘留的灰燼,常用于描述祭祀、生活場景中的燃燒殘留物。例如唐代詩人項斯的《古觀》中提到:“壇邊見灰火,幾燒祭星文”。這一含義也體現在漢字“灰”的本義中,如《說文解字》所述:“灰,死火餘燼也”。
古代通過“葭灰”(蘆葦灰)和“燧火”(取火工具)的變化觀測節氣與時間。例如宋代陸遊在《立秋後十日風雨凄冷獨居有感》中寫道:“稍繙書冊讀,已念灰火跨”。這種用法與“灰管”(古代測量節氣的器具)和“改火”(四季更換取火方式)相關,反映古人對自然規律的觀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
灰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火焰燃燒至最弱的狀态,隻有微弱的火苗。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衰敗、衰落。
灰火的部首是火字旁,筆畫數為8畫。
灰火最早出現在《周易·乾卦》中,其中描述了乾卦的變化過程,“乾下坤上,灰火相交”。後來被用來表示事物的衰敗或衰落。
灰火的繁體字為「灰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但灰火的基本形态并未改變。
1. 他的事業一直處于灰火狀态,沒有進展。
2. 這個行業近年來已經趨于灰火,幾乎沒有什麼發展。
1. 灰火狀态
2. 灰火行業
3. 灰火發展
1. 漸弱
2. 困頓
1. 火爆
2. 興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