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綿代的意思、綿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綿代的解釋

亦作“緜代”。猶言世世代代。《晉書·天文志上》:“緜代相傳,史官禁密。”《隋書·禮儀志六》:“案竹葉冠,是 高祖 為亭長時所服,安可緜代為祭服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綿代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深度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詞義演變及典籍用例三個層面解析:

一、核心釋義

指世代延續、綿延不絕。其中“綿”本義為絲綿,引申為連續不斷;“代”指朝代、世代,二者結合強調時間上的承續性與持久性。《漢語大詞典》釋為“猶世世”,即代代相傳之意 。

二、字源與詞義演化

  1. “綿”:

    甲骨文象蠶絲纏繞之形,《說文解字》注:“聯微也”,本指細絲,後衍生出“連續、久遠”義(如“綿長”)。

  2. “代”:

    金文從“人”持“弋”,表更替,《說文》稱“更也”,本義為替換,後指曆史分期(朝代)或血緣傳承(世代)。

    二者合成“綿代”後,固化指向時間維度上的永恒延續,屬書面雅語。

三、典籍用例與權威參考

  1. 《昭明文選·顔延之〈赭白馬賦〉》:

    “教敬不易之典,訓人必書之舉。綿代 通軌,無替年祀。”

    此處以“綿代”強調禮法傳承的亘古不變 。

  2. 《隋書·音樂志》:

    “讴歌坰野,綿代 而弗泯。”

    形容民間歌謠曆經世代仍未被遺忘,凸顯文化延續性 。

四、現代用法與同義辨析

現代漢語中“綿代”已罕用,多見于研究文獻或仿古修辭。其近義詞“綿世”“累代”亦表世代相承,但“綿代”更側重時間線的連貫不斷,隱含文明或傳統的永恒性。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昭明文選》(蕭統編,中華書局點校本)
  3. 《隋書》(魏徵等撰,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本)
  4.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綿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綿代”亦寫作“緜代”,意為“世世代代”,強調時間延續的漫長性與傳承性。例如《晉書·天文志上》提到“緜代相傳,史官禁密”,即通過代際傳遞保存曆史記錄。

二、字義分解

三、文獻例證

  1. 唐代李世民《詠司馬彪續漢志》中“綿代更膺期,芳圖無辍記”,指曆史記載代代相傳。
  2. 《隋書·禮儀志六》批評不合禮制的行為時,用“安可緜代為祭服哉?”表達對世代沿襲的質疑。

四、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中,描述文化、傳統、家族等跨越代際的延續現象,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晉書》《隋書》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備恪部守部院長行局承衰陳紹臭駡楚艘疵政從句麤缪蹙蹋方術房宿仿照風雨凄凄挂肚牽心火絨艱迍嘉祥凈掃看街客帳酷類理鑒靈區利錢茏苁鸾回鳳舞淪照駱賓王緑耳公緑沁沁明露蔫頭蔫腦甯為鷄口,毋為牛後旁引曲證鋪墊青冥靶傾仆然雖認股戎馬倥偬喪天害理尚書省盛年不重來時奧司事蒜鉢子素室特殊教育挺俊脫離編隊問題無花果謝家活計斜窺蟹行書喜見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