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join;assemble;converge;meet;bring together]∶聚集到一起
兩軍會合後繼續前進
(2) [rendezvous] [航空]∶兩個或多個物體在預定的時間和地點以零相對速度相遇
(1).聚集;聚合。 三國 魏 曹植 《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飛煙》:“雖羽駕塵襟,難於會合,而丹誠皎日,誓以周旋。” 孔厥 《新兒女英雄續傳》第五章:“在月影婆娑的白楊林裡, 黑老蔡 一夥人和 楊英 他們會合了。”
(2).見面;相逢。 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詩:“蕭條千萬裡,會合安可逢?” 宋 蘇舜欽 《颍川留别王公輔》詩:“解攜春波上,會合知何秋?” 馮雪峰 《秋夜懷若迦》:“在這樣悲苦中,我們所祝福的,便隻有在暗黑的秋夜,曠野裡會有一地給你和妹妹一刹那的會合之一事了。”
(3).遇合。 宋 王安石 《何處難忘酒》詩之二:“何處難忘酒,君臣會合時。” 元 曾瑞 《端正好·自序》套曲:“失時也亡了家國,得意後霸了山河,也是君臣每會合。”
(4).匹配;配合。 明 李唐賓 《梧桐葉》第四折:“既然姻緣會合,不是俺做大,一向收留在俺府中為女,也是天數。” 清 李漁 《慎鸾交·悲控》:“這等我們兩箇的姻緣,畢竟在幾時會合?”
(5).引申為交合。《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教妓女 紅蓮 假扮******借宿,百般誘引……這般會合,那些個男歡女愛,是偶然一念之差。”
(6).指接合的地方。《文選·王褒<洞箫賦>》:“帶以象牙,掍其會合。” 李善 注:“言以象牙飾其會合之際。”
(7).彙合。 丁玲 《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一:“﹝ 桑幹河 ﹞再流下去十五裡,到 合莊 ,就和 洋河 會合。”
(8).猶綜合。 ********* 《回憶魯迅》:“從這些地方,會合起來,大約他們反目的真因,也可以猜度到一二成了。”
“會合”是現代漢語中常用的動詞,指多方人員或事物聚集到同一地點,或不同進程、時間點産生交集。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釋義,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基本義項
指人與人、事物與事物在空間上的聚集。例如“兩軍會合後繼續前進”,強調多方從不同方向抵達同一位置。《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583頁)将其定義為“聚集到一起”,突出動作的主動性。
引申義項
可表示抽象事物的交彙,如“時機成熟時會合多種條件促成變革”。此用法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3卷第1022頁)中被擴展為“不同因素或時間點的結合”,常見于哲學、曆史類文本。
語法特征
作謂語時多帶賓語或補語,如“會合地點”“會合于廣場”。《現代漢語應用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285頁)指出,其搭配對象既可是具體名詞(隊伍、河流),也可是抽象名詞(力量、條件)。
語境應用
與近義詞“彙合”相比,“會合”更強調主動約定性,如“約好十點會合”;而“彙合”側重自然流向的交集,如“河流彙合”。此辨析見《新華同義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8年,第177頁)。
“會合”是一個動詞,指多方在預定時間或地點聚集的行為,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核心含義
指人、群體或物體聚集到同一地點,強調有目的性的集合。例如:“兩軍會合後繼續前進”(),或航空術語中“多個物體以零相對速度相遇”()。
詞源與結構
由“會”(聚集)和“合”(結合)組成,體現“通過聚集達成統一”的意象()。
適用對象
與“彙合”的區别
文學例句
跨語言參考
日語中“會合”亦指聚會或分子間的弱結合現象(),但中文語境不涉及此義。
“會合”適用于計劃性的人或物聚集,與“彙合”存在對象和場景差異。需根據上下文選擇恰當詞彙。如需更多例句或對比分析,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詞典)。
白洋澱闆壁北寺塔本體扁锉兵盟冰甃鱍剌補正彩物常州學派赤盞篡改醋罐子打揢,打揢兒誕漶颠顔镝銜鬥絶一隅杜格丐祠幹燥症廣求故态複萌孤月箭萌進選寄谕開警空匮髋骨窺究逵泉之誅勞逸結合梁皇忏流遁泥犁牛衣夜哭弄圓襻帶乾打哄勸譽沙龍尚方寶劍沙壅聖皇蝨蠅梳掠松碎縮腹泰上攤盆談訾天铎嗢石蘭危困無關大體雺霧無意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