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窮乏;財用不足。 漢 陸賈 《新語·至德》:“上困於用,下飢於食……倉廪空匱,外人知之,於是為 宋 、 陳 、 衛 所伐。”《新唐書·狄仁傑傳》:“杼軸空匱,轉輸不絶,行役既久,怨曠者多。” 宋 王安石 《再上龔舍人書》:“歷年才一紀,而歲之空匱,民至流亡殍死,居其太半。”
“空匮”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窮乏、財用不足,多用于描述物資或資源匮乏的狀态。例如:“倉廪空匮”表示糧倉空虛,物資短缺。
曆史文獻
最早見于漢代陸賈《新語·至德》:“倉廪空匮,外人知之。”,指國家財政困頓。宋代王安石《再上龔舍人書》中也用“空匮”形容民生凋敝:“民至流亡殍死,居其太半。”
現代語境
可引申為精神或文化層面的貧乏,如“表面繁榮而内裡空匮”。
“空匮”側重物質資源的短缺,常見于曆史文獻,現代也可用于抽象表達。需結合語境區分其具體含義。
《空匮》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形容詞。它的意思是空虛、空蕩、貧乏、缺少。
《空匮》的部首是“王”字,筆畫數為16畫。
《空匮》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中“空”意為空虛,無物,沒有;“匮”意為貧乏,缺乏。
《空匮》的繁體字為「空匱」。
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例如《空匮》在古代可能寫作「空匮」。
1. 這片土地隻有空空蕩蕩、一片空匮。
2. 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相對較空匮,亟需發展。
空虛、空間、匮乏、貧匮、空曠
空虛、貧乏、不足、缺乏
豐富、充盈、富裕、豐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