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協應的意思、協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協應的解釋

(1).謂應時,應運而生。 宋 蘇轼 《坤成節集英殿宴教坊詞·勾合曲》:“秋風協應,生殿閤之微涼。”《宋史·樂志五》:“比歲休祥協應,靈芝産於廟楹,瑞麥秀於留都。”

(2).配合呼應。《明史·西域傳一·土魯番》:“又或 牙蘭 包藏禍心,構變於内,内外協應,何以禦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協應"是由"協"與"應"構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屬于書面用語。根據古代文獻及現代語言使用規律,其核心含義可解析為:

一、基本釋義 指多方主體通過協調配合達成共同目标的行為過程,強調行動的統一性與呼應關系。該詞常見于軍事策略、團隊協作等語境,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記載的"三軍協應"即指軍隊間的戰術配合。

二、語源解析 "協"字甲骨文作三耒共耕之形,本義為合力耕作(《說文解字》),後引申為協同、協調之義;"應"字金文象兩人對答之态,《爾雅》釋為"對也",包含呼應、回應之意。二字組合形成協同響應的動态關系。

三、使用範疇

  1. 軍事領域:指不同作戰單位間的戰術配合,如《漢書·晁錯傳》所述"中外協應"的邊防策略
  2. 行政管理:形容部門間的工作配合,《宋史·職官志》有"諸司協應"的記載
  3. 自然現象:古代文獻中偶見用于描述天地萬物的協調運作,如《淮南子》"四時協應"之說

四、現代應用 在當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政策文件、學術論著中表達系統協調運作的概念。教育部《現代漢語常用詞表》将其歸入B類書面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協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應時/應運而生
    指事物順應時勢或自然規律而産生。例如宋代蘇轼在《坤成節集英殿宴教坊詞·勾合曲》中寫道:“秋風協應,生殿閤之微涼”,描述秋風與時節相呼應。

  2. 配合呼應
    強調多方協作、互相配合。如《明史·西域傳》提到“内外協應,何以禦之?”,指内外勢力聯合行動。現代用法中,多用于描述團隊合作或事物間的協調(如“各部門協應完成項目”)。

二、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宋史·樂志》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蒼舒傳領純笃刺候粗疏擔水向河頭賣大司空發歲廢時烽驿高談闊論根孤伎薄輵磍溝封孤陋過耳風過鐵古詩源還诏哈士蟆慌遽狐刺晖範挾輔翦錢剿蕩絜駕階序籍館精确度浸浴雞舌廐圉開疆靈醒犂生骍角隆赫攣踠梅花大鼓抹油嘴柰苑枿台逆毆彷徨乾吉切合時宜清操青眸起辇谷三春晖殺省申購詩薮水港水磨工夫頌偈縚線天文館跅落駝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