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繪畫用的房舍。 南朝 齊 謝赫 《古畫品錄·顧駿之》:“常結構層樓以為畫所,風雨炎燠之時故不操筆,天和氣爽之日方乃染毫。”
“畫所”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指供繪畫使用的專門房舍。該詞最早見于南朝齊謝赫的《古畫品錄·顧駿之》,其中提到畫家顧駿之“常結構層樓以為畫所”,即在特定環境中(如天氣適宜時)進行創作。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其引申義為“事物的真實寫照或具體描述”,但這一用法在古籍和權威文獻中較少見,可能屬于現代語境下的擴展解釋。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古畫品錄》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畫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畫”和“所”兩個字。
《畫所》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其中“口”是左邊的部首,表示“口”的意思,而“⺍”是右邊的部首,表示“手”的意思。
根據在康熙字典中的排列順序,組成《畫所》的兩個字的筆畫數分别是“丶”和“3”,即《畫》的筆畫數是一劃,而《所》的筆畫數是三劃。
《畫所》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文化傳承,在古代傳統繪畫中,藝術家們常常在畫作上蓋上他們的個人印章,也被稱為“畫所”。這個印章的作用是标示出畫作的主人。
《畫所》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畫所”。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畫所》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一緻,沒有明顯區别。
1. 這幅畫的右下角有一個很小的“畫所”。
2. 這是我最喜歡的畫家的“畫所”,意味着這幅畫屬于他。
畫室、畫師、畫廊、畫冊、畫展
印章、畫家的名字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