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孤平的意思、孤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孤平的解釋

(1).出身寒微的士人。 唐 無名氏 《玉泉子·翁彥樞》:“夫科第國家重事,朝庭委之侍郎,意者欲侍郎剗革前弊,孤平得路。” 前蜀 貫休 《上顧大夫》詩:“即應炳文柄,孤平去浩浩。” 宋 王禹偁 《謝弟禹圭授試銜表》:“伏念臣出自孤平,猥叨班列。雖累居近侍,而未免食貧。”

(2).舊詩近體詩格律上的一種禁忌。 王力 《詩詞格律》第二章第三節四:“孤平是律詩(包括長律、律絕)的大忌……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一字必須用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字,就是犯了孤平。因為除韻腳之外,隻剩一個平聲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也叫犯孤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孤平"是漢語詩律學中的專業術語,特指近體詩(格律詩)創作中需要規避的聲韻缺陷。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定義,孤平指五言或七言詩句中"除了韻腳的平聲字外,隻剩一個平聲字"的聲調失衡現象。該概念最早見于清代王士禛《律詩定體》,經王力《漢語詩律學》系統闡釋後成為詩詞創作的重要規範。

從聲韻學角度分析,孤平現象主要包含兩個判定标準:①該句式必須是平收句式(以平聲字結尾);②句中首字若用仄聲,則導緻除韻腳外僅剩一個平聲字。例如五言句"仄平仄仄平"(如"夜深聞客來")即構成孤平。

曆代詩家對孤平的重視程度存在差異。明代真空《貫珠集》已提及相關避忌,清代李汝襄《廣聲調譜》則将其列為"詩病之首"。王力通過分析《全唐詩》指出,唐代詩人實際創作中孤平現象出現率不足1%,印證了該規則的曆史實踐性。

需要特别說明的是,孤平判定存在"派别之争"。啟功《詩文聲律論稿》提出"兩仄夾一平即為孤平"的寬泛标準,但學界仍以王力定義為主流認知。現代詩詞格律工具書多采用"韻腳除外僅一平"的核心判定原則。

網絡擴展解釋

“孤平”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釋義,需結合文獻來源分别解釋:

一、原意解釋

指出身寒微的士人,屬于古代文獻中的用法。例如唐代《玉泉子·翁彥樞》記載:“孤平得路”,即表達寒門士人通過科舉改變命運的含義。

二、詩詞格律術語

此為現代更常用的含義,特指近體詩(律詩、絕句)中的格律禁忌。根據王力等學者的定義:

  1. 核心定義:在押韻的句子中,除韻腳外僅有一個平聲字即為“犯孤平”。例如五言詩“仄平仄仄平”或七言詩“仄仄仄平仄仄平”句型(如高適詩句“醉多適不愁”)。
  2. 争議與擴展:
    • 甲派(王力派)強調“韻句唯一平聲”原則;
    • 乙派認為“兩仄夾一平”即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平仄”。
  3. 實例與影響:孤平被視為律詩大忌,但唐代詩人如李颀曾用“百歲老翁不種田”等句式,說明實際創作中存在特例。

補充說明

需注意該詞在非學術場景中偶被字面解讀為“孤獨的平凡人”,但此屬非主流引申義。建議研究詩詞格律時以權威定義為主。

别人正在浏覽...

傍蹊變幾便巧筆匣菜花漕務長喟誠樸塵音赤狐麤迹村雞打格子道山大運丁父艱鈍學累功飛鞚風惠分毫不差蓋壤挂記姑母洪茂槐蕊黃汗荒署輯安踐列矯翼括奪掠奪連腮胡蠡舫馬援蒙戎蒙特卡洛默揣幕友鳥堞陪隸棄群臣奇驗犬雞取讨如膠如漆深亮甚至于摔闊牌子尿脬痛經頭巾戒退老土牢武丑無上道霧棹細婢洗兒會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