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骨軟筋麻的意思、骨軟筋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骨軟筋麻的解釋

亦作“ 骨軟筋麻 ”。1.形容精疲力盡的樣子。《二刻拍案驚奇》卷五:“ 王吉 心慌撩亂,将身子儘力挨出。挨得骨軟觔麻,纔到得稀鬆之處。”

(2).形容極其害怕的樣子。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九回:“警備隊一聽,吓得骨軟筋麻,暗暗說道:‘碰上老八路了,快跑吧!’”


見“ 骨軟觔麻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骨軟筋麻”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形容精疲力盡的狀态
    指因過度勞累或體力消耗極大,導緻身體無力、肌肉酸軟。例如《二刻拍案驚奇》中描寫王吉“挨得骨軟筋麻”, 生動展現了疲憊不堪的情景。

  2. 形容極度恐懼的反應
    多用于描述因受到驚吓或面臨危險時,身體因害怕而癱軟無力。如《西遊記》提到“衆臣悚懼,骨軟筋麻”, 以及《呂梁英雄傳》中警備隊被吓得“骨軟筋麻”。


二、出處與用法


三、近義與延伸

雖未明确列出近義詞,但可根據語境替換為“筋疲力盡”(側重勞累)或“膽戰心驚”(側重恐懼)。需注意具體語境選擇合適表達。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多部權威詞典及文學作品用例,完整出處可參考《二刻拍案驚奇》《西遊記》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骨軟筋麻的詞意

“骨軟筋麻”是一個成語,形容人的身體酸軟無力、筋骨酸痛的狀态。這個詞意呈現出體力和精神方面的虛弱和疲憊。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骨軟筋麻”由七個漢字組成,它們的“骨”部作為部首,表示與身體有關。按照部首的劃分,這個成語的筆畫數分别為:骨-10、軟-8、筋-12、麻-11。

來源和繁體字

“骨軟筋麻”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著名醫學著作《千金方》中,意指身體虛弱,筋骨無力。它也有相同語義的繁體字寫法,即“骨軟筋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成語“骨軟筋麻”有時會以簡化的方式書寫。骨字的舊體寫法為“骨”加上飛鳥的圖形,軟字的舊體寫法為“軟”字,筋字的舊體寫法為“斤”字加上肉字,麻字的舊體寫法為“犬”字加上草字頭部分。

例句

1. 他病得骨軟筋麻,幾乎站立不起來。

2. 經過劇烈運動後,她感到全身骨軟筋麻,隻想躺下休息。

組詞

組詞方面,與“骨軟筋麻”相關的詞彙有骨折、軟弱、筋疲力盡、麻痹等。

近義詞

與“骨軟筋麻”意義相近的詞彙有體力不支、疲憊不堪、筋疲力盡等。

反義詞

相對于“骨軟筋麻”的狀态,反義詞可以是精力充沛、有力、精神飽滿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