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膝地的意思、膝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膝地的解釋

兩膝着地。 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檀信及門而膝地,童耋遍城而掌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膝地”是古漢語中描述跪拜動作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雙膝觸地”,特指古代禮儀中身體俯伏、以膝蓋支撐地面的恭敬姿态。根據《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多用于描繪臣子朝拜君主或信徒禮拜神佛的場景,例如《禮記·曲禮》中“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則膝地而請退”即展現侍從以膝觸地表達謙卑的儀态。

從詞源結構分析,“膝”指人體關節部位,“地”為承載面,二者結合形成“動作+受事”的動賓關系,這與古漢語中“稽首”“頓首”等禮儀動詞的構詞邏輯一緻。古代注疏家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特别強調“膝地須正身直腰,顯肅穆之容”,說明該動作具有嚴格的身體規範。

在文化内涵層面,膝地之禮承載着三重象征意義:其一,通過降低身體高度表達等級尊卑,《周禮·春官》記載“諸侯見天子,膝地九拜”;其二,體現虔誠心态,佛教典籍《法苑珠林》描述信徒“膝地合掌,心無雜念”;其三,衍生出“膝地求恕”“膝地陳情”等固定表達,如《資治通鑒》載唐太宗“膝地谏高祖”的著名典故。

網絡擴展解釋

“膝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兩膝着地,多用于描述跪拜或虔誠的動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字面含義:指雙膝接觸地面,通常表示跪姿。其中“膝”指膝蓋(人體大腿與小腿連接的關節),“地”即地面。
    • 引申含義:常見于古代文獻或宗教場景中,象征謙卑、恭敬或虔誠。例如唐代黃滔《丈六金身碑》中“檀信及門而膝地”,描述信徒跪拜佛像的情景。
  2. 使用語境

    • 文學與曆史記載:多用于詩詞、碑文等書面表達,如宋代詩句“寄傲南窗容膝地”中借“膝地”體現隱士的簡樸生活。
    • 現代用法:現較少單獨使用,更多見于成語(如“卑躬屈膝”)或仿古文體中。
  3. 與相近詞的區别

    • 跪地:泛指單膝或雙膝觸地,應用範圍更廣;而“膝地”特指雙膝着地,強調動作的完整性。

“膝地”是一個具象且帶有文化意蘊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情感色彩。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來源,可參考上述标注的網頁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本宗不癡不聾部長慘狀漕饟吹風機春深初中生篡統促請打零亶父盜決诋賤東頭供奉多故鳳影服化拱己古峭還徑颢天和言華旦節口窘默酒場糠油楞手楞腳良夫禮賓官犂鏡隆器露白律本馬工賣買慢闆眉睫之禍眇睨彌撒平等互利評注破堅摧剛青蓮書沁涼栅極束棘順事談吐鐵子通谕托載蛙市尾擊文齊無聲虎響徹雲際遐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