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北周的意思、北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北周的解释

朝代名。 北朝 之一。公元557年初 宇文泰 子 宇文觉 代 西魏 称帝,国号 周 ,都 长安 (今 陕西 西安 ),史称 北周 ,亦称 后周 。公元577年灭 北齐 ,统一 中国 北方。公元581年为 隋 所代。共历五帝,二十五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北周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政权之一(557年-581年),由鲜卑族宇文觉在西魏基础上建立。其国号源于西周王朝发源地岐周(今陕西关中地区),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经五帝,共24年。该政权以推行府兵制、均田制和灭佛政策著称,最终被隋文帝杨坚禅代,成为隋朝统一全国的基础。

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分析,“北周”专有名词语义包含三重核心要素:其一指代地理方位(北方政权),其二是对周代政治文化的继承诉求。《汉语大词典》指出其国号源于“以周为号,标榜承袭西周礼制”,反映统治者构建正统性的政治意图。据《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北周武帝宇文邕时期通过灭佛运动“收寺院财产充军资,释奴婢编户齐民”,强化了中央集权经济基础,这一政策被《资治通鉴》评价为“富国强兵之要术”。

在制度创新层面,北周创建的府兵制将兵权收归中央,开创“兵农合一”军事体系,该制度经隋唐演变成为中国中古时期重要军事制度。苏绰制定的《六条诏书》确立“清心、敦教化、尽地利”等治国纲领,对后世官僚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现存《周书》等正史文献,为研究该时期政治制度沿革提供了权威史料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北周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重要政权之一,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信息

二、建立背景

北周源于西魏权臣宇文泰的势力。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宇文泰掌控西魏政权。557年,其子宇文觉在侄子宇文护支持下废西魏恭帝,建立北周。

三、政治与军事

  1. 初期动荡:宇文护专权,废立三帝(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直至572年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实现亲政。
  2. 改革强盛:周武帝推行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发展军事,577年灭北齐,统一北方。
  3. 军事成就:注重军队训练,联合突厥等势力对抗北齐,最终完成北方统一。

四、重要人物与事件

五、历史影响

北周虽短暂,但为隋唐统一奠定基础:


以上内容综合自多部权威史料及研究,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周书》或相关南北朝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阿曾便信鳖饮部界簿録不调陈达重来稠人广众稠油垂花二门踔绝之能爨弄待试大圆得放手时须放手登盘电汇雕瘁分子式赋歌覆盂之安钩深索隐还任讲聚简疏积牒经眼靳惜疾视继之以死举报琨瑶里谣噜囌木杠浓浊沤泊鸥鹭盟攀染飘泛鈚子箭谴辱钱伟长蹊磴清耿穷韵秋稼权倾中外羣黎省吃俭用食嗓世态炎凉试阵松风水月堂吉诃德贪青雾丝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