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的意思、北周的详细解释
北周的解释
朝代名。 北朝 之一。公元557年初 宇文泰 子 宇文觉 代 西魏 称帝,国号 周 ,都 长安 (今 陕西 西安 ),史称 北周 ,亦称 后周 。公元577年灭 北齐 ,统一 中国 北方。公元581年为 隋 所代。共历五帝,二十五年。
词语分解
- 北的解释 北 ě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
- 周的解释 周 ō 圈子,环绕:周围。周天。周转(僴 )。周匝(.环绕;.周到)。 普遍、全面:周身。周延。周全。周游。 时期的一轮,亦特指一个星期:周岁。周年。周期。周星(十二年)。上周。 完备:周到。周密。周
网络扩展解释
北周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重要政权之一,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时间范围:公元557年至581年,共存在24年。
-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 别称:后周(唐宋后少用)、宇文周。
- 建立者:宇文觉(实际奠基人为其父宇文泰)。
二、建立背景
北周源于西魏权臣宇文泰的势力。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宇文泰掌控西魏政权。557年,其子宇文觉在侄子宇文护支持下废西魏恭帝,建立北周。
三、政治与军事
- 初期动荡:宇文护专权,废立三帝(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直至572年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实现亲政。
- 改革强盛:周武帝推行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发展军事,577年灭北齐,统一北方。
- 军事成就:注重军队训练,联合突厥等势力对抗北齐,最终完成北方统一。
四、重要人物与事件
- 宇文泰:西魏实际掌权者,奠定北周基业。
- 宇文邕(周武帝):北周最杰出的君主,诛权臣、灭北齐,推动国力鼎盛。
- 杨坚:581年受禅称帝,建立隋朝,终结北周。
五、历史影响
北周虽短暂,但为隋唐统一奠定基础:
- 政治制度上继承并发展中央集权模式;
- 军事上整合北方资源,结束长期分裂;
- 文化上促进民族融合,推动后续盛世。
以上内容综合自多部权威史料及研究,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周书》或相关南北朝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北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名称,意为北方的周朝。它字形结构中的部首是口,合起来形成一个古代字形。北部分的偏旁,代表字的意义与地域北方有关。周部分的偏旁,是字的意义,与周朝有关。
北周的拆分部首是口,表示“口音”。周部分的拆分部首是讠,表示“言语”。北周的笔画总计有8画。北部分有3画,周部分有5画。
北周这个词的来源可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南北朝时期和隋朝时期。南北朝时期,北周是北方的一个朝代,而南方有南周。在北方,北周是南北朝各政权之一,分别由周武王和周文王建立。隋朝时期,北周又成为隋朝的辅助政权,在统一中国之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北周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繁体字的写法保留了古字形,使得字形更加复杂且有一定的书法美感。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不同,但北周这个词的字形没有太大变化。在古代,北部分的字形更为简化,但总体上仍然保持了“口”的形状。周部分则相对保持了较为完整的字形。
以下是一个关于北周的例句:“北周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对于中国的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组词方面,与北周相关的词有:北方、周朝、南北朝、南周等。
近义词方面,与北周意义接近的词有:北方的周朝、北朝。
反义词方面,与北周意义相反的词有:南方的周朝、南朝。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