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飲器名。 周 代士旅食時所用之壺。《儀禮·燕禮》:“士旅食于門西,兩圜壺。” 鄭玄 注:“尊,士旅食者用圜壺,變於卿大夫也。”
“圜壺”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基本定義
圜壺(拼音:huán hú)是周代士階層在“旅食”(集體用餐)時使用的飲器,形制為圓形壺。根據《儀禮·燕禮》記載:“士旅食于門西,兩圜壺”,鄭玄注:“尊,士旅食者用圜壺,變於卿大夫也”,說明其使用場景與等級差異。
功能與形制
作為禮器,圜壺可能與青銅器中的壺類器物相關,但具體材質和紋飾需結合考古發現進一步考證。其“圜”(圓形)的特征體現了周代禮制中對器物形制的規範。
部分資料提到“圜壺”可比喻“心胸開闊,包容萬物”,但此用法在權威文獻中較少見,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需謹慎使用。
“圜壺”的核心含義為周代士人使用的圓形飲器,屬于禮制文化的體現。若需引用引申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并注明來源。更多考證可參考《儀禮》及青銅器研究專著。
《圜壺》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huán hú。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囗」和「壺」,包含了19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器物名稱。
在繁體字中,「圜壺」的寫法為「圓壺」。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它的形狀稍有不同,「圜」字更加圓潤,「壺」字的上方多有裝飾。
以下是一些使用「圜壺」的例句:
1. 他從老人那裡得到了一隻珍貴的圜壺。
2. 這個藝術品是以圜壺為靈感創作的。
與「圜壺」意義相近的詞語是「圓甕」、「球瓶」等。
與「圜壺」意義相反的詞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來确定相對的描述。
一些以「圜壺」為組成部分的詞語:
1. 圜壺圖案
2. 圜壺裝飾
3. 圜壺器物
4. 圜壺形狀
5. 圜壺工藝
以上就是關于「圜壺」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