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險谒的意思、險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險谒的解釋

不正當的請托。語出《詩·周南·卷耳序》:“《卷耳》,後妃之志也。又當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内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 孔穎達 疏:“無險詖不正私請用其親戚之心。”《後漢書·皇後紀序》:“閨房肅雍,險謁不行也。” 李賢 注:“謁,請也。言能輔佐君子,和順恭敬,不行私謁。”《晉書·庾亮傳論》:“靡不憑藉寵私,階緣險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險谒”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xiǎn yè,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通過不正當的手段進行私人請托或攀附權貴,帶有貶義色彩。該詞強調行為的不正當性和隱秘性,而非字面意義上的“冒險”。

  2. 語義延伸

    • “險”在此處指陰險、不正;“谒”意為拜見、請求。合起來表示以不正當方式謀求私利,例如通過賄賂、攀附關系等手段達成目的。

出處與引證

  1. 古籍來源
    出自《詩經·周南·卷耳序》:“《卷耳》,後妃之志也……無險诐私谒之心。” 孔穎達疏注:“無險诐不正私請用其親戚之心。” 原指後妃應避免通過私下拉攏關系幹預朝政。

  2. 曆史文獻

    • 《後漢書·皇後紀序》提到“閨房肅雍,險谒不行也”,強調後妃應保持德行,不涉入非正當請托。
    • 《晉書·庾亮傳論》亦用“階緣險谒”批評借助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的行為。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引證或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險谒

險谒是一個漢字詞語,下面将對其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解釋。

含義

險谒(xiǎn yè)指的是探望或拜訪險處,在危險或困難的地方對人進行訪問。

拆分部首和筆畫

險谒由兩個漢字組成:

來源和繁體

險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禮儀文化。古代朝廷中,重要的官員或外國使節要前往皇宮拜見君王,途中可能會經過險惡的地方。因此,險谒就成為了表達在危險環境中探訪的行為。

險谒的繁體字為「險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險谒的「險」部分可能寫作「險」,「谒」部分可能寫作「謁」。

例句

1. 他因為對朋友生病了非常關心,所以特意險谒了一番。

2. 外國外交官員在探索中國的困難地區時,進行了一次險谒。

組詞

險谒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險訪、險問、險憶

反義詞:安上、喜探、平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