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栝樓。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紅皺曬檐瓦,黃團繫門衡。” 錢仲聯 集釋:“ 魏 本引 樊汝霖 曰:‘或雲栝樓。《爾雅》:“果臝之實曰栝樓。”注雲:“今 齊 人號曰天瓜。”……《爾雅》釋文引《本草》:“栝樓,一名黃瓜。” 郝懿行 義疏曰:“其實黃色,大如拳。”’” 宋 陸遊 《初冬》詩:“羹釜帶鱗烹白小,蓬門和蔓繫黃團。”
(2).指橘子。 宋 範成大 《橘園》詩:“折贈黃團雙,珍逾桃李投。”
“黃團”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現代語境進行解釋:
指栝樓(瓜蒌)
栝樓為葫蘆科植物,果實呈黃色,古代常入藥或用作裝飾。
指橘子
橘子成熟後呈橙黃色,形圓如團,故稱“黃團”。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優先參考古代詩文中的本義。如需深入研究,可查閱《爾雅》《本草綱目》等典籍。
《黃團》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黃色的小球。它主要形容某些物體呈圓球狀且顔色呈現黃色。
根據漢字的結構與構成規則,将《黃團》拆分為兩個部分:黃(⺦,肉部)和團(囗,囗部)。它由共11筆組成。
《黃團》一詞來源于漢語,由兩個獨立的字組成。黃指的是顔色為黃色,團指的是呈球狀的物體。
《黃團》繁體字為「黃團」。
在古代使用繁體字的時候,黃團的寫法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
1. 這個陽台上擺放着三個黃團,非常可愛。
2. 他拿着一個黃團球在路上玩耍。
黃球、黃色、球團、團狀。
黃色小球、黃圓、金球。
藍團、紅球、黑色小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