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觥撻的意思、觥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觥撻的解釋

亦作“觵撻”。謂古代祭祀時失禮之罰則。《周禮·地官·闾胥》:“凡事掌其比,觵撻罰之事。” 鄭玄 注:“觵撻者,失禮之罰也。觵,用酒,其爵以兕角為之;撻,撲也。” 清 錢謙益 《瞿太公墓版文》:“世教下衰,丑類頑嚚,奇衺相及,觵撻齗齗。” 清 方苞 《教忠祠禁》:“惟學校射飲,罰用觥撻則施于庶民為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觥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禮儀制度相關,主要用于描述祭祀活動中的失禮懲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曆史背景與出處

3.使用場景與延伸

4.常見誤解澄清

“觥撻”是古代禮制術語,核心含義為祭祀活動中對失禮者的懲罰制度,兼具文化性與曆史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及漢代注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觥撻

《觥撻》是一個漢字詞語,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具有特定的意義。下面将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觥撻的拆分部首是貝字旁和手字旁,拼音分别是《貝》和《手》。根據漢字筆畫規則,其中《貝》部部首的筆畫數為4,而《手》部部首的筆畫數為4。所以,觥撻的總筆畫數為8。

來源:《觥撻》這個詞源于古代《詩經》中的一篇《大雅·生民之什》,其中用來形容人們舉杯祝酒的場景。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引申為喝酒和進行宴會的意思。

繁體:觥撻的簡體字和繁體字是相同的,沒有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觥撻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觥的古代寫法為「觵」,撻的古代寫法為「撻」。

例句:1. 他們舉起觥撻,互相祝酒慶祝新年的到來。

組詞:觥撻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組,例如:觥籌交錯、撻嚴治奢。

近義詞:觥撻的近義詞包括臠脶、秞鬻等。

反義詞:觥撻的反義詞可以是戒酒、禁欲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