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殘帙的意思、殘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殘帙的解釋

猶殘卷。《明史·徐渭傳》:“後二十年, 公6*安 袁宏道 遊 越 中,得 渭 殘帙以示祭酒 陶望齡 ,相與激賞,刻其集行世。”參見“ 殘卷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殘帙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殘帙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意蘊的複合詞,由“殘”與“帙”兩部分構成。

  1. 字義解析

    • 殘:本義為“殘缺、不完整”,引申為事物因破損、散失或時間久遠而失去完整狀态,如《說文解字》釋為“賊也,從戋聲”。
    • 帙:原指包裹書籍的布套或書函,《廣韻》注為“書衣也”,後借代指書籍、卷冊,如唐代陸龜蒙《奉和襲美二遊詩》中“帙解帶芸香”即指書籍的整理與保存。
  2. 詞義内涵

    “殘帙”特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文稿,常用于描述古籍、文獻因年代久遠或保存不當導緻的破損狀态。例如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談》記載:“偶檢殘帙,得故禮部尚書吳郡張公詩”,此處“殘帙”即指零散遺留的舊籍。

  3. 應用場景

    該詞多出現于文史領域,強調對文化遺産的珍視與遺憾。如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提到“殘帙斷簡,亦足徵考”,體現其作為曆史研究重要佐證的價值。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殘帙”指殘缺不全的書卷或書籍,多用于形容古籍、文獻等因年代久遠或保存不善而缺失部分内容的情況。具體解析如下:

  1. 字義拆解

    • 殘:意為不完整、剩餘或殘餘。如《莊子·馬蹄》中“純樸不殘”指未被破壞的原始狀态,引申為事物未完全保留。
    • 帙:原指包書的布套,後引申為書卷、冊籍。例如“卷帙浩繁”形容書籍數量龐大。
  2. 詞義綜合
    “殘帙”即殘存的書籍或書卷,通常指古籍因破損、遺失導緻内容不全。例如:“殘帙散落”描述古籍零散不全的狀态。

  3. 應用場景
    多見于文獻學、曆史研究領域,強調對古籍殘缺狀态的描述或保護需求。如清代藏書家常以“殘帙”指代需修複的珍本。

擴展補充:
“殘”在古漢語中還可表示“剩餘”(如“殘香”)或“末尾”(如“殘年”),均與“殘帙”中“不完整”的語義相通。

别人正在浏覽...

奧敦白日見鬼表微不分皂白采缬參訂塵韻出邊大寳局疊遍濎滢獨步當世惰心飜然府首革蘭氏陽性菌根芽酤賣滾邊黃羅镬竈驕穩接納境況謹善巨編魁礧悃款勞心苦思料高隸絕六耳輪蹄芒種馬撾妙典拿印把兒旁生霸盤子偏背疲單貧衲嚅嚅散傷丑害三陽交泰善世善陣者不戰沙洳升氣蜃辂市城石君寶史論疏率私己邃岸條律兔絲燕麥弦師小商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