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遠望,其輪廓僅如發絲一樣。極言其遙遠。 宋 蘇轼 《澄邁驿通潮閣》詩之二:“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髮是中原。”後因以“青山一髮”借指中原。 宋 林景熙 《題陸放翁詩卷後》詩:“青山一髮愁蒙蒙,幹戈已滿天南東。”
關于成語"青山一發"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遠望青山輪廓細如發絲,形容極其遙遠。該詞常被引申為借指中原故土,出自宋代蘇轼《澄邁驿通潮閣》詩作。
二、核心出處
三、用法特征
四、典型例句
需注意:個别網頁(如)将該成語解釋為"微小差别",這與主流權威解釋存在差異,建議以宋代文學典故和權威詞典釋義為準。
《青山一發》是一個成語,意為一片青山上放一绺頭發,形容山色綠秀、生機盎然的景象。
《青山一發》由兩個部首組成,第一個部首是“青”字的“青”部,第二個部首是“山”字的“山”部。根據部首筆畫,部首“青”的筆畫數為8,部首“山”的筆畫數為3。
《青山一發》的典故源自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鹳雀樓》。詩中描繪了一片青山和一绺發絲,表達了大自然和人類的和諧共生。
《青山一發》是繁體字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青山一發》作為一個成語,其寫法并沒有在不同時代有明顯變化。
1. 青山一發,如畫如詩。
2. 望着青山一發,心情豁然開朗。
1. 青松一發
2. ************旗
3. 青石闆路
1. 青山綠水
2. 碧波蕩漾
3. 綠樹成蔭
1. 一片荒山
2. 幹枯之地
3. 荒涼景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