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ok far from a high place;survey] 從高處遠望
她繼續眺望當地的風光
(1).從高處遠望。《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處臺榭。” 宋 劉克莊 《賀新郎·跋唐伯玉奏稿》詞:“但一片、丹心如故。賴有 越臺 堪眺望,那中原、莫已平安否?”《老殘遊記》第六回:“﹝ 老殘 ﹞正想上城牆上去眺望遠景,見那空中一片一片的飄下許多雪花來。” 黃宗英 《大雁情·她……》:“我移開視線,看見城堞邊站着一個姑娘,她凝神眺望着向北飛去的大雁。”
(2).觀看;觀賞。 明 袁宏道 《馀杭雨》詩之一:“若使在 西湖 ,亦得閒眺望。” 清 劉大櫆 《贈方抱之序》:“無亭臺苑囿以為眺望之資,無梵宇琳宮之閒靚以為栖遲之地。” 王西彥 《古屋》第二部三:“我幾乎為這多彩的晚景迷惑住了。我近于忘情地眺望着。”
“眺望”是一個漢語動詞,讀音為tiào wàng,其核心含義是從高處或遠處凝神遠看,通常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或情感色彩。
字義構成
使用場景
近義詞辨析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常寄托思緒,如李白的“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隱含眺望的意境),或現代文中“他眺望着地平線,仿佛在等待什麼”。
若需進一步分析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探讨。
眺望指的是站在高處或遠處,遠眺目前景物或追尋未來願景的行為。它是一種遠距離觀察與思考的方式,讓人們能夠獲得廣闊的視野和更深入的思考。
《眺望》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目部和望部。目部表明與眼睛有關的字,望部則表示遠望、瞻望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13劃。
眺望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诂》中,描述了遠望、追尋未來的情景。後來,它被廣泛用于文學作品、古代詩詞中,傳遞人們對美景和未來的向往。
《眺望》的繁體字為「眺望」。
在古時候,漢字「眺望」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古字形為「眺望」,字形更加簡單,但整體意義與現代寫法相同。
1. 登山後,我站在山頂,眺望遠方的美景。
2. 坐在窗前,她眺望着城市的繁華。
1. 山眺:遠望山峰的行為。
2. 眺望台:供人們眺望遠方的高台或建築物。
3. 古望:古代人們追尋美景或理想的行為。
1. 遠眺:指遠距離觀察景物。
2. 展望:指對未來發展進行預測或設想。
1. 掩望:指用手或物體遮擋視線,阻止看到遠處。
2. 近視:指視力隻能看清近處,看不清距離較遠的物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