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青冢 ”。1.指 漢 王昭君 墓。在今 内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南。傳說當地多白草而此冢獨青,故名。 唐 杜甫 《詠懷古迹》之三:“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仇兆鳌 注:“《歸州圖經》:邊地多白草, 昭君 塚獨青。” 元 馬緻遠 《漢宮秋》第二折:“怎下的教他環佩影搖青塚月,琵琶聲斷黑江秋。”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出塞》詞:“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塚黃昏路。” 翦伯贊 《内蒙訪古》:“在 大青山 腳下,隻有一個古迹是永遠不會廢棄的,那就是被稱為青冢的 昭君 墓。”
(2).泛指墳墓。 唐 于武陵 《有感》詩:“四海故人盡,九原青冢多。” 阿英 《關于<巴黎茶花女遺事>》:“至今青冢埋香骨,一片山茶濕冷紅。”
(3).借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 唐 賈島 《送于中丞使回纥冊立》詩:“漸通青塚鄉山盡,欲達皇情譯語初。” 南唐 陳陶 《關山月》詩:“青塚曾無尺寸歸,錦書多寄窮荒骨。”
見“ 青塚 ”。
“青冢”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基本詞義
“青冢”由“青”(草色)和“冢”(墳墓)組成,字面指長滿青草的墳墓,常引申為年輕人或早逝者的葬地,暗含惋惜之情。例如唐代于武陵詩雲:“四海故人盡,九原青冢多”。
特指王昭君墓
最著名的“青冢”是漢代王昭君之墓,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因墓周草木常青(傳說當地多白草,唯此冢獨青),故得名。杜甫《詠懷古迹》中“獨留青冢向黃昏”即指此墓。
文學與象征意義
地理争議
主流觀點認為青冢在呼和浩特,但亦有說法稱位于山西朔州青鐘村。墓前現存昭君與呼韓邪單于并騎雕像,成為曆史紀念地。
該詞既泛指墳墓,又特指昭君墓,兼具具體地标與文學象征的雙重含義,常見于懷古詩文。
青冢是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剛剛埋葬不久的墓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青色象征死亡、亡魂和陰間,因此青冢也有一定的負面含義。
青冢的部首是⻖(土字底),拆分成兩個部分的意思分别是廬(lú)和少(shǎo)。青冢總共有14個筆畫。
青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在《晏子春秋》一書中,就有關于青冢的記載。在繁體字中,青冢的寫法仍然是青冢。
在古代漢字中,青冢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大緻相同,隻是書寫風格略有不同。古人字體更加古樸,線條更加簡潔。
1. 村莊外的青冢,靜靜地守護着先人的安息之地。
2. 在田野上遙望,密密麻麻的青冢點綴着土地的邊緣。
3. 走在青冢之間,能感受到一種肅穆而莊嚴的氛圍。
1. 青草:表示草地上的青翠。
2. 青天:指晴朗的天空。
3. 冢墓:指墳墓或古代貴族的陵墓。
1. 墳墓:表示埋葬死者的地方。
2. 墓地:指供人埋葬的地方。
3. 墓園:表示成片安葬墓地。
鮮活:表示活着、生機勃勃的狀态。
生墓:指人們新建的墓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