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nsity] 地震烈度的簡稱,它與地震強度不構成比例關系
烈度是地震學中的專業術語,指地震對地表及建築物造成的實際影響和破壞程度。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烈度(intensity)是衡量地震影響的指标,主要反映地震時某一區域地面震動強度、建築物破壞程度及人類感知的強弱。與震級不同,烈度具有以下特征:
根據北京工業大學教授的研究,烈度受多重因素影響:
我國采用12度烈度表進行評定,判斷依據包括:
烈度評估對防災減災至關重要,具體作用體現在:
在非專業語境中,"烈度"偶爾也用于描述事物的強烈程度(如情感烈度),但該用法屬于引申義,主要權威定義仍聚焦于地震學領域。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烈度分級判定細則,可參考中國地震局發布的《中國地震烈度表》技術标準。
烈度(liè dù)是一個名詞,用來描述事物的強烈程度。它通常用來指物體的強度、尺度或程度的大小。
拆分部首和筆畫:烈字的部首是火,共有4個筆畫。
來源:烈度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五行志》中,用來描述地震的強弱程度。
繁體:烈度的繁體字形為「烈度」。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烈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由火之火加上力字旁組成。
例句:地震的烈度可以根據建築物的損壞程度來判斷。
組詞:烈風、烈焰、烈日、烈酒、烈性、烈火。
近義詞:強度、程度、力度。
反義詞:輕度、溫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