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韵学术语。发音时口腔共鸣空隙较大的音。 宋 元 等韵学家分韵母为开口、合口两类,每类又分一、二、三、四四等,一、二等都没有介音,发音时口腔共鸣空隙较大,故称洪音。自 明 清 等韵学家改开、合各四等为开、齐、合、撮四呼以后,也有人称开口呼为开口洪音,齐齿呼为开口细音,合口呼为合口洪音,撮口呼为合口细音。
“洪音”是音韵学术语,指发音时口腔共鸣空隙较大的音,与“细音”相对。以下是详细解释:
洪音在发音时,口腔共鸣器空隙较大,舌位较低且靠后,通常不包含介音(如i、u等)。这类音在听感上较为浑厚,例如宋元等韵学家将一、二等韵归为洪音,而三、四等韵归为细音。
明清时期,音韵学将韵母分为“四呼”:
宋元时期,韵母按“开合各四等”划分,一、二等无介音属洪音;明清改为“开齐合撮”四呼后,洪音特指开口呼与合口呼。
洪音的分类对研究汉语语音演变、方言差异及古籍注音有重要作用。例如,现代方言中洪音与细音的区分仍影响发音习惯,如吴语、粤语的某些音变现象。
洪音与细音构成音韵学中的核心对立,通过口腔共鸣程度和介音有无区分。这一概念在汉语音韵分析、语音教学及古籍研究中具有基础性意义。
《洪音》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声音响亮、嘹亮。洪音一词可以形容声音或者音乐的音质和音量。
洪音的部首是水,总共由9个笔画构成。
洪音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尔雅·釋詁》这本古代汉语字典中。在这本字典中,洪音被定义为声音宏亮、广泛的音乐之声。
洪音的繁体字形为「洪音」。
在古时候,洪音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它以繁体字形「洪斛」来表示。
1. 那位歌手的洪音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
2. 教室里传来了洪音般的欢笑声。
洪亮、洪亮亮、洪亮声、大洪音、洪亮嗓。
宏亮、高亢、嘹亮、响亮。
低沉、细语、悄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