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nvade]∶以征服或虜掠為目的的竄犯
消滅一切敢于入侵的敵人
(2) [intrude]∶未經邀請、允許或歡迎而入;強行進入
入侵飛機
侵入國境。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二》:“﹝ 冒頓 ﹞遂入侵 燕 代 ,北服 渾窳 、 屈射 、 丁零 、 高昆 、 新黎 之國。”《文史知識》1984年第9期:“1896年到1900年五年間, 中國 出現了被瓜分的危機,出現了戊戌變法和八國聯軍入侵、義和團運動等重大事件。”
“入侵”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入侵(拼音:rù qīn)指以武力或未經授權的方式強行進入他人領土、領域或系統。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如荀悅《漢紀·武帝紀二》中記載匈奴入侵中原的事件。
常見于戰争史、國際關系、網絡安全等領域,強調行為的強制性與非正當性。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入侵案例或網絡安全技術細節,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或計算機安全專業文獻。
入侵是一個動詞,指的是非法或未經允許地進入、侵入某個地方或領域,尤其是指軍事上的侵略行為。
入侵的部首是“入”和“人”,總共有7畫。
入侵一詞來源于《周禮·地官·大宗伯》:“何為鞫辟有道之罪,而進退無期,非愛人之戚,敢侵此肺。” 其中的“侵”和“肺”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侵侵”的意思,後來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入侵”。
入侵的繁體字為「入侵」。
在古代,漢字“侵”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如篆字““丷兒冖十十冖者“,隸書形寫為“兦一十ニ”。
1. 敵軍入侵,我方奮起抵抗。
2. 他非法入侵了我的隱私,我覺得非常惱火。
1. 入侵者:指進行入侵行為的人或組織。
2. 入侵地:指被入侵的地方。
3. 入侵軍:指進行軍事入侵的部隊。
侵略、侵襲、進攻
保衛、捍衛、防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