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孤蒙的意思、孤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孤蒙的解釋

(1).指失去父母的童蒙。《文選·班固<幽通賦>》:“資孤蒙之眇眇兮,将圯絶而罔階。”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蒙,童蒙也。”

(2).謂孤陋愚昧。多用為自謙之詞。 宋 曾鞏 《祭晁少卿文》:“ 鞏 蚤以孤蒙,與託嘉好,自始迄今,踰二十載。” 清 梁章鉅 《稱謂錄·謙稱孤蒙》:“孤而自謙曰孤蒙,又曰單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孤蒙"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不常用,其核心含義指年幼喪父或失去依靠、蒙昧無知的狀态,強調孤苦無依且蒙昧未開的雙重困境。以下是詳細解釋及權威來源依據:

  1. 核心釋義:

    • 孤: 指幼年喪父,引申為孤獨無依、失去庇護。《說文解字》:“孤,無父也。”
    • 蒙: 指蒙昧無知、幼稚未開化,或承受(某種境遇)。《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此處“蒙”即指幼稚無知的狀态。
    • 孤蒙: 二字結合,特指年幼失怙(喪父)且處于蒙昧無知狀态的人,常用來形容孤兒或處境艱難、缺乏教導的年輕人。它既描述了失去依靠的客觀現實(孤),也強調了因年幼或缺乏教育而導緻的主觀認知狀态(蒙)。
  2. 典籍用例與語境:

    • 《後漢書·劉瑜傳》: 劉瑜在上桓帝的奏疏中寫道:“臣以孤蒙,特蒙聖恩,超被光寵,内侍帷幄,外典機密。”此處劉瑜以“孤蒙”自稱,謙卑地表示自己本是孤苦蒙昧之人,卻承蒙皇帝恩寵擔任要職。這體現了該詞在正式文書中的自謙用法,也點明了其“卑微、蒙昧”的内涵。
    • 王粲《為劉荊州與袁尚書》: (雖非直接“孤蒙”一詞,但同源結構常見于漢魏賦體)類似結構如“孤苦零丁”、“蒙塵”等常被用于描述亂世中流離失所、孤弱蒙難的百姓或士人,其意境與“孤蒙”相通,指身處困境、缺乏庇護且見識未開的悲慘境遇。
  3. 引申與情感色彩:

    • 強調雙重困境: “孤蒙”不僅指物質上的無依無靠(孤),更強調精神認知上的蒙昧未啟(蒙),處境尤為艱難。
    • 謙卑自稱: 如劉瑜例所示,古人有時用“孤蒙”自稱以示謙卑,意為“卑微無知如我”。
    • 文學色彩: 該詞帶有較強的文學性和古雅色彩,常用于古代奏章、書信或賦體文學中,表達哀憐、自謙或描述悲慘身世。

“孤蒙”一詞,源于古漢語,意指年幼喪父(或失去依靠)、處于蒙昧無知狀态的人或自身境況。它融合了“孤”(無依)與“蒙”(無知)的雙重含義,常出現在古代文獻中,或用于描述悲慘境遇,或作為謙辭。其核心在于強調失去庇護與缺乏教化并存的艱難處境。

參考資料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孤蒙”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及使用特點:

一、基本含義

  1. 指失去父母的兒童
    源自《文選·班固〈幽通賦〉》中的“資孤蒙之眇眇兮”,李善注引曹大家解釋“蒙”為“童蒙”,即年幼無知的孩子。此處“孤蒙”特指失去父母庇護、孤苦無依的孩童。

  2. 自謙孤陋愚昧
    在宋代曾鞏《祭晁少卿文》等文獻中,“孤蒙”被用作自謙詞,表示自己學識淺薄、見識有限。例如:“鞏蚤以孤蒙,與托嘉好”。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三、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考據與現代語義延伸,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按金蚌螺昌戶車騎辭鋒從役村戍地聲豆稭灰封茅歌伯孤上寒律豪幹暴取何苦齁喽黃華荒淫慌張慌智緩死滑梯犟嘴箭筒解離衿契咎言嫉賢妒能開悟匡佐昆侖竹雷室蓮子花犂民露珠命車拏訪抛費披襟解帶三車客色診沙度食采屍骨未寒石蓮子售謗手底下霜露之感抒筆熟顆死鬭邃學筍鞋推劾微芒痿弱委釋違時絕俗五蜀相反相成燮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