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敬地谒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督撫·提督軍務》:“當督撫到任之初,兜鍪執仗,叩首而出,繼易冠帶肅謁,乃加禮貌焉。”
“肅谒”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信息進行詳細解析:
指恭敬地谒見,通常用于描述對上級、長輩或尊貴人物行禮拜訪的莊重行為。
明代沈德符《野獲編·督撫·提督軍務》中記載:“繼易冠帶肅謁,乃加禮貌焉”,展現了該詞在曆史語境中的實際應用。
“肅谒”強調以莊重态度完成禮節性拜訪,多用于曆史或書面語境。其核心在于通過行為傳遞敬意,適用于需要突顯尊重與正式性的場合。
肅谒(sù y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恭敬地拜訪或谒見,通常指向高位者或師長舉行莊重的拜訪儀式,以示尊敬和敬意。
肅字由肉部和罒部構成,肉部為上部,罒部為下部,總共12個筆畫;谒字由讠部和頁部構成,讠部為左部,頁部為右部,總共11個筆畫。
肅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周朝的禮儀制度中,當時用于表達拜訪高位者的敬意。在繁體字中,肅字的下部使用了「肅」形,谒字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肅字和谒字的寫法稍有不同。肅字在篆書、隸書時期,其形狀更為繁複,下面的罒部具有更多的筆畫;谒字在小篆時期則由左右兩個相同形狀的「讠」字構成,且讠字中間有一點表示聲調。
1. 他恭敬地肅谒了家族長輩。
2. 作為學生,我們應該肅谒老師并尊敬他們的教誨。
肅靜、肅然、肅穆、恭肅、谒見
恭敬、拜訪、谒見、拜谒
漫不經心、隨便、探訪、搭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