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書郵的意思、寄書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書郵的解釋

傳送書信的人。郵為古代傳遞文書的驿站,故稱。語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殷洪喬 作 豫章郡 ,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既至 石頭 ,悉擲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喬 不能作緻書郵。’”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巧娘》:“問:‘郎何之?’答雲:‘為人作寄書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寄書郵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意蘊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代為傳遞書信的人,而非現代意義上的郵政系統。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背景及文學意象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與字源解析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寄書郵”由“寄書”(托付書信)與“郵”(古代指傳遞文書的人)複合而成,字面即委托傳遞書信者。該詞最早見于南北朝文獻,如《南史·卷三十三》載範晔詩句:“幸因雁足,聊代寄書郵”,此處以“雁足”典故暗喻信使。

核心釋義:


二、曆史文化背景

古代通信不便,民間書信常依賴商旅、同鄉等順路者傳遞,“寄書郵”即承擔此角色的非專業信使。唐宋詩詞中常見其身影:


三、文學意象與演變

“寄書郵”在文學中常被賦予詩意化象征:

  1. 自然物象的隱喻:如雁、魚、青鳥等(例:張炎《摸魚兒》“待寄書郵,又還怕、雁兒難到”)。
  2. 情感載體功能:成為相思、羁旅之情的物質寄托(例:納蘭性德《金縷曲》“寄書郵,總在愁中”)。
  3. 現代語義消退:隨着郵政體系普及,該詞逐漸轉為曆史語彙,今多用于懷舊語境或文學修辭。

四、權威文獻佐證

除詩詞用例外,經典文獻亦明确釋義:


“寄書郵”凝結了中國古代通信文化的典型特征,其釋義需置于曆史語境中理解。現代漢語雖罕用此詞,但其承載的情感聯結功能仍通過“信使”“鴻雁傳書”等表達延續至今。

網絡擴展解釋

“寄書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詞義解析
    “寄書郵”指代傳遞書信的人或媒介。其中“寄”意為托付、傳送,“書”指書信,“郵”原指古代傳遞文書的驿站,後延伸為郵遞系統。整體強調通過書信進行信息或情感傳遞的行為。

  2. 詞源與典故
    該詞源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中的典故:官員殷洪喬受人所托攜帶百餘封信件,卻将信悉數投入水中,并稱“不能作緻書郵”,表明不願充當傳信工具。後世以此比喻被動傳遞書信的角色。

  3.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叙述中,例如:“問:‘郎何之?’答雲:‘為人作寄書郵。’”。體現傳統書信交流的依賴性與人文色彩。

  4. 現代意義延伸
    隨着通訊方式變革,“寄書郵”的實體功能淡化,但其文化内涵仍被引用,常隱喻情感或信息的紐帶,尤其在強調書信獨特價值的語境中。

總結來看,該詞融合了曆史典故與語言演變,既指具體的傳信者,也承載着對傳統交流方式的懷舊與象征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哀牢拜摺榜死寶忏背水陣本将璧聯餔祿不甯嘲罵充足打基礎大媽媽大夏侯飛文染翰負錫感興高谟更則道裹梅花烘簾輷然黃鯉悔怅昏世簡單化洚洞腱弓結氂禁欲讕辭練紫陵霜落來爐煙買臣覆水梅錢鳥鳴澗起蕩綦繡上佐山源識詣收錄稅負碎剮淩遲縮進通中頹寝徒詩宛曲威容文名蕪梗賢祠霄凡绡縠小鳥玺劍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