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名。在今 四川 寶興 南。《文選·左思<蜀都賦>》:“廓 靈關 而為門,包 玉壘 而為宇。” 劉逵 注:“ 靈關 ,山名,在 成都 西南 漢壽 界。” 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 杜宇 稱帝……乃以 褒斜 為前門, 熊耳 、 靈關 為後戶。” 南朝 齊 謝朓 《謝隋王賜紫梨啟》:“味出 靈關 之陰,旨玠 玉津 之澨。”
(2).指險要的關隘。 南朝 梁 吳均 《邊城将》詩之二:“僕本邊城将,馳射靈關下。” 唐 王勃 《三國論》:“乃知德之不修,棧道靈關不足恃也。” 明 劉基 《龍虎台賦》:“傑彼神臺,在京之郊,金城内阻,靈關外包。”
(3).道教語。指仙界的關門。 唐 吳筠 《高士詠·河上公》:“靈關暢玄旨,萬乘趨道風。”《雲笈七籤》卷九:“登七寶於 玄圃 ,攀飛梯於靈關。”
(4).道教語。指人體内部器官的重要部位。《黃庭内景經·仙人》:“火兵符圖備靈關。” 梁丘子 注:“諸圖可以守備靈關,即三關四關等身中具有之。”《雲笈七籤》卷五一:“迴降我形,安鎮靈關,拘魂禦魄,萬神自歡。”
“靈關”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詳細解釋:
地理名稱(山名)
指位于今四川寶興縣南部的山嶺,最早見于《文選·左思〈蜀都賦〉》:“廓靈關而為門,包玉壘而為宇。”劉逵注明确其地理位置在“成都西南漢壽界”。晉代常璩《華陽國志·蜀志》及南朝謝朓的詩文中也多次提及,印證其曆史地理意義。
軍事關隘
引申為險要的關塞,如唐代王勃《三國論》稱“棧道靈關不足恃”,明代劉基《龍虎台賦》用“靈關外包”形容關隘的屏障作用,南朝吳均《邊城将》詩更以“馳射靈關下”展現邊塞風貌。
道教仙界概念
指仙界的門戶,如唐代吳筠《高士詠》中“靈關暢玄旨”描述通往仙界的關門,《雲笈七籤》載“攀飛梯於靈關”象征登仙之徑。
道教人體術語
用于内丹修煉,指人體内部關鍵竅穴或器官。《雲笈七籤》等典籍将“靈關”與吐納練氣結合,強調其作為精氣運行樞紐的重要性。
以上釋義綜合了曆史文獻、文學作品及道教經典,涵蓋地理、軍事、宗教等多重維度。
靈關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靈”和“關”。
“靈”字的部首是“火”,一共有5個筆畫;“關”字的部首是“門”,一共有6個筆畫。
“靈關”一詞最早出現在《毛詩·鄭風》中,用來形容心靈交鋒的地方,也可以用來代指決定勝負的關鍵。後來,這個詞逐漸多用于形容人的思維敏捷、眼光獨到的狀态。
繁體字“靈關”和簡體字“靈關”有相同的意思,隻是書寫形式上有所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些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代的“靈”字寫作“”。
1. 他在靈關處抓住了機會,成功地解決了問題。
2. 我們需要保持靈關的狀态,才能夠在競争中取得優勢。
靈感、靈活、靈敏、關鍵、關注、關懷。
敏銳、聰明、機智。
遲鈍、呆滞、愚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