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輕侮有德行的人。《書·畢命》:“以蕩陵德,實悖天道。” 孔穎達 疏:“世有祿位之家,恃富驕恣,少能用禮,以放蕩之心,陵邈有德之士,如此者實悖亂天道。”
“陵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輕侮有德行的人,具體解釋如下:
核心含義
指對品德高尚者的不尊重或冒犯,即“以權勢或傲慢态度踐踏他人德行”。
字義分解
部分資料(如)将“陵德”擴展為違背道德規範的行為,強調對倫理底線的破壞。例如:恃富驕恣、不守禮法等均可歸為“陵德”。
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對權貴階層負面行為的批判,如《畢命》中批評世祿之家“以蕩陵德”。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尚書》及漢典等權威來源。
《陵德》一詞,是指違背德義、破壞道德規範的行為。在道德倫理中,陵德被視為一種不良行為,是對社會價值和道德準則的踐踏和亵渎。
《陵德》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阝部。它的拼音是líng。《陵德》一詞的總筆畫數是15畫。
《陵德》一詞在古代漢語中出現的頻率較低,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在《易經》中,有關于陵德的讨論,将陵德列為對道德的侵害,是一種摧毀社會秩序的犯罪行為。
《陵德》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良德」。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存在一定的變化。根據古代文獻的記載,陵德在古時候的寫法相對穩定,沒有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陵德》的例句:
1. 他的行為陵德,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2. 不要陵德自己的家人,要學會尊重和愛護他們。
3. 做人要懂得遵循道德規範,不要陵德社會的底線。
組詞:陵謗、陵暴。
近義詞:破德、違德。
反義詞:遵德、守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