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母親。《詩·邶風·凱風》:“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清 劉大櫆 《程孺人傳》:“又數年, 定 補縣學生,将以報母氏之劬勞。” 清 郝懿行 《證俗文》卷四:“舅曰舅氏,母曰母氏,并見《詩經》。所以獨母舅稱氏者,以母與舅皆他氏故也。其父兄姊妹即不言氏矣。”
(2).特指皇帝母親的家族。《後漢書·皇後紀下·虞美人》:“自 漢 興,母氏莫不尊寵。”《後漢書·皇後紀下·陳夫人》:“隆 漢 盛典,尊崇母氏,凡在外戚,莫不加寵。”
“母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母親
該用法最早見于《詩經·邶風·凱風》中的“有子七人,母氏勞苦”,後延續至清代文獻,如劉大櫆《程孺人傳》提到“報母氏之劬勞”。古代因母親來自外姓家族,故在親屬稱謂中特加“氏”字以示區别。
特指皇帝母親的家族
這一含義多見于史書,如《後漢書》記載漢代“尊崇母氏,凡在外戚,莫不加寵”,強調對帝王母系親屬的尊榮。
現代漢語中“母氏”已不常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如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詩經》《後漢書》等文獻來源。
《母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母親、母親的家族或族人。
《母氏》這個詞由“毋”和“氏”兩個部首組成,共有9個筆畫。
《母氏》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社會制度。“母氏”一詞最早見于《尚書·虞書·母氏》:“夫子躬輔相尚乎母氏。”意為孔子尊重母親的家族。
《母氏》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毋氏」。
在古代漢字中,《母氏》的寫法為「姆氏」,在這個寫法中,「姆」是對母親的尊稱。
1. 她是母氏後代,承載着家族的榮譽。
2. 母氏的母愛像一束陽光,溫暖着我們的生活。
3. 孔子非常尊重母親的家族,常常提到母氏。
母親、母愛、母親節、母性
母族、母家
父氏、父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