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銅鞮的意思、白銅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銅鞮的解釋

(1).見“ 白銅蹄 ”。

(2).見“ 白銅堤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銅鞮(bái tóng dī)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專有名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作為樂府曲名

白銅鞮是南朝梁武帝蕭衍創制的樂府曲調名,又稱《襄陽蹋銅蹄》。該曲源于襄陽(今湖北襄陽)的民間歌謠,後成為宮廷樂曲,多用于描寫男女情思或宴飲場景。

詞源考據:

“鞮”指古代皮制靴履,“銅蹄”可能隱喻馬蹄聲或舞步節奏。梁武帝西巡至襄陽時,聞童謠“襄陽白銅蹄,反縛揚州兒”,遂仿其調創制新曲,故得名《白銅鞮》。

例證:唐代詩人李白《襄陽曲》中“襄陽行樂處,歌舞白銅鞮”即指此曲。


二、作為地名代稱

因樂曲流行,“白銅鞮”逐漸成為襄陽城的代稱,常見于唐宋詩詞。

文化意象:

該詞承載了襄陽的地域文化記憶,象征繁華歌舞與離愁别緒。如李商隱《無題》中“何處哀筝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老馬知道白銅鞮”,借其暗喻舊日歡宴。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樂府詩集》(宋·郭茂倩編):

    卷四十八收錄《襄陽蹋銅蹄》三首,明确記載:“梁武帝西行至襄陽,聞童謠……故即位後更造新聲,自為詞三曲。”(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釋義為“南朝梁歌曲名;亦借指襄陽”,引李賀詩為證(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


“白銅鞮”融合了音樂史與地域文化雙重意義,其核心價值在于以樂府曲調為載體,凝結了南朝至唐代文人對襄陽的文化想象,成為古典文學中的獨特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

“白銅鞮”一詞在古代文學中主要有兩層含義,結合多個文獻資料可歸納如下:


一、出處與文學典故

  1. 樂曲名
    “白銅鞮”最初是南朝梁武帝蕭衍創作的樂府曲名,又稱《襄陽蹋銅蹄》。據記載,蕭衍起兵襄陽時,受童謠啟發而作此曲,後成為襄陽地區的代表性歌舞曲調。例如:

    • 李白《襄陽歌》:“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争唱白銅鞮。”
    • 徐凝《白銅鞮》:“留歡住不住,素齒白銅鞮。”
  2. 地名代稱
    “白銅鞮”也指襄陽境内的“白銅堤”(漢水堤名),常作為襄陽的代稱。如劉禹錫詩“襄陽白銅鞮”,即以堤名指代襄陽。


二、基本釋義


三、用法與延伸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全唐詩》及漢典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哀天叫地安家落戶傍費篦箕碧眼兒逋播曹幹層岩側庶誠質車轖創定楚岑觸媒叢塗皴染粗樸大話丹憤膽戰心搖倒[立]像地保低羞笃速豆華水凡固飛念高真空國婚裹見虹裳胡蝶夢講筵嘉慶子竭誠相待機阱悸悚袴腰帶郎台老悴黧面栗玉花羅曼司盲谷模拟拳蹙珊珊紳士派頭,紳士氣,紳士風度賒錢使酒失配事與心違受納悚跂彤宮文武雙全窩窩頭五鬥解酲物識閑厠蕭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