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觸物興懷”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指受到眼前景物的觸動而産生某種情懷,強調外界事物引發内心的情感共鳴。例如春日花開可能觸發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最早見于明代李诩《戒庵老人漫筆·月泉吟社》中的詩句:“觸物興懷言不盡,春來非是愛吟詩。”
部分非權威解釋(如)提到“通過觸摸物品引發喜悅”,此說法與主流釋義存在偏差,建議以權威典籍和詞典解釋為準。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戒庵老人漫筆》或漢典等來源。
觸物興懷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通過觸摸或看到某個事物,引發聯想、思考和情感的激發。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手和心,分别代表着“動作”和“感受”。它的筆畫數目為12畫。
這個成語源自《詩經·周南·關雎》:“關關雎鸠,在河之洲。觸我心悲,我心悲憂。”這裡的“觸我心悲”就是指觸發了作者的悲傷情緒。後來,觸物興懷這個成語就引申為一種通過感受外物激發内心情感的方式。
在繁體字中,觸物興懷的寫法為「觸物興懷」。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觸物興懷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覰物興懷」。
以下是一個例句:“在博物館裡,我看到了一件古代文物,頓時觸物興懷,對古人的智慧和曆史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個成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使用,例如:“觸景生情”(由于看到某個景物而産生情感)、“觸類旁通”(通過對某種事物的了解,推廣到其他類似的事物上)、“懷才不遇”(指心懷才華,但沒有得到機會展示)等。
與“觸物興懷”相關的近義詞有“感慨萬千”、“蕩滌心靈”、“思緒萬千”等。而反義詞則有“無動于衷”、“冷漠無情”、“毫無感觸”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