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土虺蛇的意思、土虺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土虺蛇的解釋

亦稱“ 土骨蛇 ”。亦稱“ 土腳蛇 ”。蝮蛇的俗稱。常省稱為“土虺”。《漢書·田儋傳》“蝮蠚手則斬手,蠚足則斬足。何者?為害於身也。” 唐 顔師古 注:“虺若土色,所在有之,俗呼土虺。”《爾雅·釋魚》“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 清 郝懿行 義疏:“《爾雅》所釋,乃是土虺,今山中人多有見者。 福山 、 栖霞 謂之土腳蛇, 江 淮 間謂之土骨蛇。長一尺許,頭尾相等,狀類土色。人誤踐之,躍起中人。” 章炳麟 《新方言·釋動物》:“《説文》:‘蟲,一名蝮。’《爾雅》作虺。今自 淮 漢 以南稱土虺蛇,亦雲土骨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土虺蛇”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生物學定義

  1. 基本釋義
    土虺蛇是蝮蛇的俗稱,别稱“土骨蛇”“土腳蛇”或“灰鍊鞭”(北方稱“七寸子”),屬于毒蛇的一種。其體長一尺左右,頭尾粗細相近,體色接近土色,常潛伏于地面不易察覺。

  2. 形态與習性
    特征為頭大呈三角形,身體灰褐色帶斑紋,廣泛分布于中國長江中下遊、東部沿海地區,北至遼甯南部及陝西南部。人被誤踩時會迅速攻擊,毒性較強。


二、文化引申義

在部分文獻中,“土虺蛇”被用作比喻,形容平凡庸俗之人,強調其潛在危害性。例如《漢書·田儋傳》中以蝮蛇比喻“危害自身的事物”,唐代顔師古注疏時提到“俗呼土虺”。


三、藥用價值

作為中藥材(别名“地扁蛇”),蝮蛇毒液中的成分具有抗凝血和促進纖溶作用,可用于溶血栓治療。但血循毒會釋放血管活性物質,嚴重時可導緻循環衰竭。


四、發音與别名

如需進一步了解分布或藥理細節,可參考《漢典》或中醫藥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土虺蛇》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土虺蛇》的意思

《土虺蛇》是指一種生活在土壤中的毒蛇,也被稱為"地蝰"。它通常呈棕黃色,身體細長,頭部稍扁,是一種具有毒性的蛇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土虺蛇》的部首拆分是土虍蛇,其中“土”是它的部首,表示和土壤相關的事物,虍是第二個部首,表示虎科動物,蛇是它的本體。

根據具體字形的不同,這個詞的漢字寫法有一定的變化,但一般來說,《土虺蛇》的筆畫是18畫。

來源和繁體

《土虺蛇》這個詞主要來源于生物學中對于這類蛇的命名。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土虺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土虺蛇」這個詞可能有不同的寫法,因為古代字體演變的曆史悠久。例如,在篆書字體中,「土虺蛇」可能寫作「土虀蛇」或「土虍蛇」等。

例句

1. 保護生态環境,減少土虺蛇的栖息地破壞。

2. 這種土虺蛇毒性極強,要小心接近。

組詞

與《土虺蛇》相關的組詞有:

1. 土蛇:指一般生活在土壤中的蛇類。

2. 虺蛇:指一種具有毒性的蛇類。

近義詞

與《土虺蛇》意思類似的近義詞有:土蝮蛇、土蝮、地蝰蛇。

反義詞

與《土虺蛇》意思相反的反義詞是:非毒蛇、無毒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