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佷石的意思、佷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佷石的解釋

石名。在 陝西省 臨潼縣 骊山 側。 唐 皇甫湜 《佷石銘》:“ 佷石 蒼蒼, 驪山 之傍,鑱樸礲瘢,嶷然四方。”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關西道三·雍州》:“ 佷石 在縣東十裡。初, 始皇 之葬,遠採此石,将緻之 驪山 ,至此不復動。石高一丈八尺,周迴十八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您查詢的“佷石”可能是“很石”的筆誤或異體寫法。根據權威資料顯示,“很石”是位于江蘇省鎮江市北固山甘露寺前的一塊著名曆史遺石,以下是詳細解釋:

很石的特征與典故:

  1. 地理位置
    現存于鎮江市北固山甘露寺前。

  2. 形态描述
    石頭狀如伏卧的羊,因此也被稱為“石羊”。

  3. 曆史傳說
    相傳三國時期,劉備(一說諸葛亮)曾坐于此石,與孫權共商聯合抗曹大計。這一典故在唐代詩人羅隱的《題潤州妙善前石羊》及蘇轼的《甘露寺》詩序中均有提及。

  4. 名稱争議
    部分文獻中“很石”寫作“狠石”,可能與古漢語通假字有關,但主流記載均以“很石”為準。

若需進一步了解北固山三國遺迹或相關詩文,可參考鎮江地方志或《蘇轼文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佷石

佷石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它來自于古漢語,可以指代“背負”,也可以解釋為“佷佺”(特指背負重物而行走)。在古代,人們用這個詞來描述肩負重擔的人,也可以用來比喻承擔責任、面對困難或挑戰的勇敢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佷石的部首是“人”,形聲字,聲既。它的構成部分包括“亻”(人的偏旁)和“另”(石的偏旁)。根據字形演變,“佷石”中的“石”字形态已發生變化。

來源

佷石在古代的使用相對較少,可以追溯到《史記·平津侯者薦臣世家》中的一句話:“既佷石藟!”此處表達了一個人扛着石頭的形象,以表達他肩負重任、努力工作的姿态。

繁體

繁體字 “佷” 中多了一點,“佥”。它是“掔”的異體字,拆解為“手”、“千”,表示使用手勾起重物。繁體字 “石” 則與簡體字無異,形狀為方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佷石的寫法有所不同。具體可以參考《說文解字》的字形描述。

例句

1. 他背着佷石走到山坡上,一絲不苟地完成了任務。 2. 我們要像佷石一樣,扛起世界的重擔,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組詞

佷力、佷行、佷裝、佷舉、佷責

近義詞

肩并肩、勇往直前、擔當

反義詞

逃避、回避、推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