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慎口的意思、慎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慎口的解釋

謹慎于言辭。《隋書·賀若弼傳》:“﹝父 敦 ﹞臨刑,呼 弼 謂之曰:‘……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錐刺 弼 舌出血,誡以慎口。” 宋 蘇轼 《與李方叔書》之二:“憂患雖已過,更宜慎口,以安晚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慎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謹慎于言辭,強調在言語表達上需保持克制和審慎。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慎口”由“慎”(謹慎)和“口”(言語)組成,指在說話時注意分寸,避免因言辭不當招緻禍患或影響個人聲譽。例如《隋書·賀若弼傳》中記載,賀若弼的父親臨刑前用錐子刺破他的舌頭,告誡他“慎口”,即提醒其謹言慎行。

2.出處與典故

3.用法與場景

4.近義詞與辨析

5.注意事項

需注意與“戒口”的差異:“戒口”既可指慎言,也可指因健康原因禁食特定食物,而“慎口”僅針對言語。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文學及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隋書》、蘇轼文集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慎口

慎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說話要慎重,謹慎選擇言辭。慎口的部首是心,并且拆分為心口兩個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2。

慎口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慎其獨也,小人慎其獨也。”其中的“慎其獨”即表示慎重自己的言行。由于古人認為口言行與心思有緊密關聯,因此“慎口”也就逐漸成為了一個表示慎重言談的成語。

在繁體字中,“慎口”仍然保持着相同的寫法,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古時候,“慎口”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記載,在古代的金文中,“慎”字的上部是一個延長的纖細橫折線,下部是一個豎折線,整體形狀非常獨特。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字的寫法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樣子。

以下是一些使用“慎口”成語的例句:

  1. 在碰到難題時,他總是慎口慎行,避免沖動的決策。
  2. 領導要求我們要時刻慎口慎行,以免給他人造成誤解。
  3. 在公共場合,我們應該更加慎口慎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議。

一些與“慎口”相關的詞彙有:

與“慎口”相反的意思是魯莽、輕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