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和容的意思、和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和容的解釋

(1).謂能合《雅》《頌》之樂。《周禮·地官·鄉大夫》:“以鄉射之禮,五物詢衆庶,一曰和,二曰容,三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興舞。” 賈公彥 疏:“ 杜子春 讀和容為和頌,謂能為樂也。” 孫诒讓 正義:“ 段玉裁 雲:‘頌、容古今字。’…… 馬季長 曰:‘四曰和頌,合《雅》《頌》也。’從 杜 易字。案: 段 説是也。”

(2).指主賓客之官。《大戴禮記·衛将軍文子》:“至於其( 羊舌大夫 )為和容也,溫良而好禮,博聞而時出其志。” 盧辯 注:“和容,主賓客也。” 王聘珍 解诂:“主賓客,謂應對諸侯及受命而使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和容"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與深層内涵兩方面理解:

  1. 基本釋義:

    • 和: 本義指聲音相應、和諧,引申為平和、溫和、協調、融洽、適中、平息争端等意。在"和容"中,主要指态度或神情上的溫和、安詳、不激烈。
    • 容: 本義指容納、盛受,引申為面容、儀容、神态、寬容、允許等意。在"和容"中,主要指面容、神态、儀态。
    • 合義: "和容"即指溫和安詳的面容或神态。它描述的是一種平和、甯靜、不驕不躁、令人感到舒適愉悅的外部表情與内在氣質的統一體。
  2. 深層内涵與應用:

    • 禮儀修養的體現: "和容"是傳統禮儀文化中個人修養的重要表現。它要求人們在待人接物時保持面容的溫和、謙遜、恭敬,避免傲慢、急躁或怒色。如《禮記·樂記》中提到"緻樂以治心,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諒之心生則樂,樂則安,安則久,久則天,天則神。天則不言而信,神則不怒而威。緻樂以治心者也;緻禮以治躬則莊敬,莊敬則嚴威。心中斯須不和不樂,而鄙詐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 雖未直接使用"和容"一詞,但其強調的内心平和(和樂)與外貌莊敬(莊敬)的結合,正是"和容"所追求的境界。(參考《禮記》思想)
    • 内在心性的外化: "和容"不僅是外在表情的管理,更是内在心性平和、寬容、仁厚的自然流露。内心安甯、與人為善,其面容自然呈現出和悅之态。它體現了儒家"中和"、"仁愛"思想在個人儀态上的要求。
    • 音樂美學的延伸: 在古代文獻中,"和容"有時也用于描述音樂演奏或欣賞時,演奏者或聽者所應保持的平和、專注、愉悅的神态,是音樂達到和諧境界時人的狀态反映。如《禮記·樂記》論樂與德、禮的關系時,蘊含了這種内外和諧統一的理念。(參考《禮記》思想)
    • 社交和諧的要素: 擁有"和容"的人,其溫面容能有效促進人際關系的融洽,減少沖突,營造和諧的氛圍。它是維系良好社會關系的一種無形力量。

"和容"意指溫和安詳的面容神态,是中華傳統禮儀文化中個人修養的重要體現。它強調内在心性的平和仁厚(和)與外在儀态的端莊悅人(容)的統一,是儒家"中和"思想在個人行為舉止上的具體化,對促進人際和諧與社會禮儀具有積極意義。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禮記》等經典文獻對禮樂修養與心性關系的論述。(參考《禮記》思想)

網絡擴展解釋

“和容”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古典文獻與現代語境:

一、古典文獻中的含義

  1. 音樂和諧
    指能合《雅》《頌》之樂,體現禮樂文化的協調性。如《周禮·地官·鄉大夫》記載,鄉射禮中的“五物”之一即為“和容”,杜子春注解為“和頌”,即通過音樂實現儀式中的和諧氛圍。

  2. 主賓客之官
    古代指負責接待賓客、應對諸侯的官職。《大戴禮記》提到羊舌大夫“為和容”,盧辯注“主賓客也”,強調禮儀接待職能。


二、現代語境中的引申

在當代用法中,“和容”常被拆解為“和”與“容”的聯合含義:


三、其他特殊用法

在宗教或哲學文本中(如的造句),“和容”可能與特定教義相關,但此用法較為罕見,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分析。


“和容”的釋義需分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哀怛盎盎骜嚣冰雕兵警玻房不斬蒼官觇聽晨參暮省撮記大阪代拜打破沙鍋璺到底羝觸藩第三聲蜂須腐爛付屬幹笃火船見好嶜岑經承鸠婦雷達連好連枝草領土陋心麥光堥敦冥黑腦瓜仁排閤陪承披毛索黶品題汽輪若曹甚而至于社友十三行適士事實婚爍德說講司間誦記速便孫悟空塌拉同升唾駡晚來無俦相暌相時度力詳問稀溜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