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第三聲的意思、第三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第三聲的解釋

(1).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絶,故漁者歌曰:‘ 巴 東 三峽 巫峽 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因以“第三聲”指令人凄切的猿鳴聲。 唐 戴叔倫 《和崔法曹建溪聞猿》:“聞道 建溪 腸欲斷,的知斷著第三聲。” 唐 李端 《送客賦得巴江夜猿》:“ 楚 人皆掩淚,聞到第三聲。”

(2).指普通話陰平、陽平、上、去四類字調中的上聲。如“闆”“此”“鬼”“也”等字調為第三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第三聲”在漢語中通常指普通話的第三聲調(上聲),是漢語拼音四聲調之一。其核心特點如下:

  1. 調值與發音
    第三聲的調值為214,發音時聲帶先降後升,形成一個“V”形轉折。例如:“好”(hǎo)、“馬”(mǎ)。

  2. 變調規則

    • 當兩個第三聲字連讀時,第一個字變為第二聲。例如:“你好”(ní hǎo)實際發音接近“ní hǎo”。
    • 在非強調語境中,第三聲常讀作“低降調”(21),僅降不升,如“我們”中的“我”(wǒ)可能弱化為低降調。
  3. 書寫标記
    拼音中第三聲用“ˇ”符號标注,如“měi”(美)。

  4. 常見誤讀
    學習者容易将第三聲發成“降調”或“平調”,需注意聲調的轉折感。

若需進一步區分其他語言或方言中的“第三聲”,建議提供具體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第三聲

《第三聲》是指漢語拼音中的一個音調,标記為“3”。它表示音節發聲時的音高上升,然後快速降低。在漢語中,聲調是詞義的重要區别之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第三聲”這個詞可以拆分為“⼀”、 “又”、 “⼤”、 “⼜”、“⼩”。 組合起來就成為“第三聲”。

來源

“第三聲”是漢語拼音的一部分。它是根據語音音高區别而設立的。

繁體

由于其來源為漢字拼音,所以“第三聲”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中,并沒有專門表示聲調的符號。後來,隨着漢字拼音的發展,對音高的标記逐漸被引入。

例句

1. 我的名字的聲調是第三聲。

2. 這個詞的發音是“ma3”,其中3表示第三聲。

組詞

組詞:第三聲調、第三聲音、聲調第三。

近義詞

近義詞:陽平聲。

反義詞

反義詞:第一聲、第二聲、第四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