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妇女懒惰,什么事都不肯做。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你每日家,横不拈,竖不抬。”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一折:“他每日横不拈,竖不抬,那得闲茶饭,养活着他怎地?”
“横不拈竖不抬”是一个汉语俗语,指人极其懒惰,连随手可做的简单动作都不愿意完成。该表述通过夸张手法强化“不主动作为”的核心语义,常见于口语化语境中批评怠惰行为。
从词源结构分析,“横”与“竖”构成空间上的全方位覆盖,“拈”“抬”分别指代抓取和举起的动作,双重否定句式“不拈不抬”形成语义叠加,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动手的状态。这种表达方式在汉语俗语中具有典型性,例如“油瓶倒了都不扶”(《汉语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与之构成近义关系。
权威辞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第3版第587页将其定义为“形容人极其懒惰,连最轻微的劳动都不愿意付出”。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俗语研究》(中华书局,2001)中指出,此类俗语通过空间维度词语的叠加,形成“全称否定”的修辞效果,是汉语口语表达的精妙之处。
该表述在当代语言使用中仍具生命力,常出现在家庭教育、职场管理等领域。例如《人民日报》2023年5月社会观察栏目曾刊文批评“部分青年存在‘横不拈竖不抬’的消极现象”,引用该俗语描述过度依赖智能设备导致的劳动意识弱化问题(周荐《汉语成语结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横不拈竖不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héng bù niān shù bù tái。以下是详细解释:
部分词典(如)提到该词可形容“态度坚决,不肯妥协”,但这一解释未见于主流权威来源(如汉典、古籍引用),可能为个别词典的扩展释义。建议以“形容懒惰”为通用含义。
该词属于古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文学、历史研究或方言表述。若需类似表达,可用“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等替代。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汉典、元杂剧原文(如《渔樵记》)等来源。
安乐窝班笔包钞闭门埽轨逼真朝谒城编齿甘乘肥初浅歹人讹寝佛宇负能肛表甘休根茎公会堂广柳车贵家姑射神人红夷炮囏勤焦暑畿兵介词泃沫峻刻隽爽拘愞款迓来顾廉俭巃嵸率化谋主内除念记鸟旟赔付前途渺茫前修乔戈里峰青李书琼文摄固盛旦十二筒诗公寿乐衰谬疏涩淑婉苏门四友所生享乐香砌祥瑞笑加加西池金母徙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