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逼近。 唐 窦臮 《述書賦下》:“ 馬 家 劉氏 ,臨効逼斥, 安西 《蘭亭》,貌奪真蹟。”
“逼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逼斥”意為逼近、接近,多用于形容事物或形勢的迫近狀态。例如在書法領域,可描述臨摹作品與原作的極度相似性。
最早見于唐代窦臮的書法評論《述書賦下》:
“馬家劉氏,臨効逼斥,安西《蘭亭》,貌奪真蹟。”
此處指臨摹的《蘭亭序》與原作極為接近,幾乎難以分辨。
建議在閱讀古籍或藝術評論時遇到此詞,可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其具體含義。
逼斥是一個動詞,用來描述強迫、壓迫、責備、譴責等行為,表示強烈的驅使或指責。
逼斥的拆分部首和筆畫:逼(辶邊)斥(斤方)。
逼斥這個詞的來源:逼有壓迫、迫使的意思,斥有責備、譴責的意思。
逼斥的繁體字為「逼斥」。
古時候逼斥的漢字寫法沒有特别明确的規定,但一般都是用「逼斥」這兩個字來表示。
例句:
1. 他因懦弱而被人逼斥。
2. 她對自己的缺點感到愧疚,幾乎每天都自我逼斥。
逼斥的組詞:逼迫、逼近、責斥。
逼斥的近義詞:強迫、迫使、責備、譴責。
逼斥的反義詞:鼓勵、稱贊、寬容、原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