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河洛的意思、河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河洛的解释

亦作“ 河雒 ”。1. 黄河 与 洛水 的并称。《史记·郑世家》:“和集 周 民, 周 民皆説, 河 雒 之閒,人便思之。” 汉 班昭 《东征赋》:“望 河 洛 之交流兮,看 成皋 之旋门。” 明 方孝孺 《御赐训辞记》:“虽 河 洛 之所出,龙龟之所负,何以过于此哉?”

(2).指 黄河 与 洛水 两水之间的地区。 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诏》:“驍雄竞奋,火烈风扫,剋定中原,肃清 河 洛 。”《南史·宋纪上·武帝》:“时帝将镇 下邳 ,进兵 河 洛 ,及徵使至,即日班师。” 王闿运 《皇中宪大夫侯官陈君墓志铭》:“谁谓弗彰? 河洛 是仪。”

(3).指 洛阳 。《文选·班固<西都赋>》:“盖闻皇 汉 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 河洛 矣。” 李善 注:“东都有 河 南 洛阳 ,故曰 河洛 也。” 唐 张说 《龙门西龛苏合宫等身*********菩萨像颂》:“天下之大都有五,而 河洛 总其中。”

(4).指 洛水 。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臣闻 河洛 之神,名曰 宓妃 。”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湘君》:“ 江湘 之有夫人,犹 河雒 之有 虙妃 也。”

(5).河图洛书的简称。 三国 魏 曹丕 《以孙登为东中郎封侯策》:“盖河洛写天意,符讖述圣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 杨侃 称‘纬书之类,谓之秘经,图讖之类,谓之内学,河洛之书,谓之灵篇。’”

(6).亦作“ 河落 ”。即饸饹。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热洛河》:“今 齐 鲁 间以蕎麦作麪食,名河洛。” 赵树理 《邪不压正》一:“生客细客吃挂面,熟客粗客吃河落。”参见“ 河漏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河洛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1. 地理指称

    河洛原指黄河与洛水的交汇流域,主要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周边。《汉语大词典》记载,“河”特指黄河,“洛”即洛水,二者交汇形成的冲积平原被称为“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中原文明的核心区域。

  2. 文化象征

    河洛文化被视为中华文明源头之一,源自《周易·系辞》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伏羲氏依黄河出现的龙马负图(河图)、大禹据洛水神龟献书(洛书)创立八卦与治水法则,此典故被《辞海》列为华夏哲学与术数体系的奠基神话。

  3. 历史地缘

    自周代至唐代,“河洛”常作为政治中心代称。据《史记·封禅书》记载,周成王迁都洛邑(今洛阳)时,以河洛为“天下之中”,此后该区域成为十三朝古都所在地,代表政权正统性与文化向心力。

  4. 方言称谓

    在语言学研究领域,“河洛话”指闽南语分支,其命名源于中原汉人南迁过程中对故土河洛地区的文化追认。此说见于《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丛书,印证了河洛作为族群迁徙记忆载体的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河洛”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地理、文化及历史背景综合理解:

一、基本含义

“河洛”原指黄河与洛水的并称,如《史记》中“河雒之閒”即指两河流域交汇区域。后延伸为两水之间的地理范围,尤其指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洛流域。

二、地理范围

  1. 狭义:黄河与洛水交汇的洛阳周边地区,如《东征赋》“望河洛之交流兮”。
  2. 广义:涵盖黄河中游与洛水流域的广阔区域,司马迁称夏、商、周三代均建都于此。

三、文化内涵

  1. 河图洛书:作为《周易》数理源头,象征天地生成与阴阳五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
  2. 文学意象:在成语中比喻事物运行规律或人的思维行动,如“河洛”代指动态发展过程。

四、历史地位

该区域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南朝江淹《北伐诏》以“肃清河洛”指代中原核心区,唐代张说更称其为“天下大都之枢纽”。


提示:若需了解河洛地区具体遗址(如双槐树遗址)或河图洛书的数理模型,可查阅相关考古与易学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悲文必律律不着人参市插烧晨暾斥谴厨饎刌度单丝不成綫大坡贩卖繁盛風起雲飛氛慝抚封干部四化害釱海洋监视卫星汉姬鹤岭谏坡惊悖拉搭兰芷之室裂灭理信猛气免除明人不做暗事名贤缪数男方捏怪佞宋欧歍盘拢盘纡钱布乾心啓户齐洁起羞确鬭热障弱枝诗心寿山石刻双柱术甲疏爽禠祉松胶滩工同风统共同文寺外国人咼氏校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