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嚆矢的意思、嚆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嚆矢的解釋

響箭。因發射時聲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開端。猶言先聲。《莊子·在宥》:“焉知 曾 史 之不為 桀 跖 嚆矢也。” 成玄英 疏:“嚆,箭鏃有吼猛聲也。” 唐 陳越石 《太甲論》:“ 司馬 氏之有天下,其始也未嘗不 伊 不 周 ,其終也未嘗不 羿 不 浞 ,皆取 伊 周 以為嚆矢也。《孟子》曰:‘無 伊尹 之心則篡也。’有旨哉!” 清 王夫之 《讀通鑒論·唐肅宗》:“推其本原, 劉文靜 實為厲階,僅免於危亡,且為愚夫取滅之嚆矢,不亦悲乎!” 柯靈 《香雪海·水流千裡歸大海》:“而這二次成功的演出,也就成了後來 中國 話劇運動的嚆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嚆矢”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āo shǐ,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本義與比喻義


2.出處與典籍引用


3.近義詞與關聯詞彙


4.用法示例


“嚆矢”兼具具體與抽象含義,既指響箭這一實物,又通過其特性引申為象征性概念,適用于文學、曆史等語境中描述事物的起源或先驅性事件。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二

嚆矢(hāo shǐ)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嚆矢,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人的勇敢和果斷。拆分部首是口(kǒu)和矢(shǐ),總共有13個筆畫。嚆矢來源于《詩經》中的《召南·嚆矢》篇,原意為射出箭的神速。在繁體字中,嚆矢的寫法為「嚆矢」。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嚆矢的字形稍有不同。它可以寫作「㭪」,其中「㭪」由兩個部首組成而成:口和失。這種寫法着重強調了箭矢的飛速射出,與現在常見的「嚆矢」字形不同。 下面是一個使用嚆矢的例句:他在沖鋒陷陣的時候展現出嚆矢的勇氣與果斷。 與嚆矢相關的詞彙有: - 嚆矢之勇(hāo shǐ zhī yǒng):形容人勇敢果斷,毫不猶豫。 - 嚆矢之志(hāo shǐ zhī zhì):指立下志願後果斷行動的決心和準确判斷。 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勇敢、果斷來替代嚆矢。另外,反義詞則可使用膽怯、猶豫來相對應。 總之,嚆矢是一個形容人勇敢果斷的詞語,它可以寫作「嚆矢」或者「㭪」。嚆矢源自于《詩經》中的一篇,常用于形容人在關鍵時刻的果敢表現。與嚆矢相關的常用詞彙還包括「嚆矢之勇」和「嚆矢之志」。近義詞有勇敢、果斷,反義詞有膽怯、猶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