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國 時期大詩人 屈原 和大散文家 莊周 的并稱。 宋 馬永卿 《嬾真子·屈莊之言曲盡其妙》:“ 屈 莊 皆方外人,而言世間事,曲盡其妙。”
“屈莊”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權威資料進行辨析:
一、作為曆史人物的并稱(主流解釋) 指戰國時期兩位文化巨匠——詩人屈原與散文家莊周(莊子)的合稱。這一用法常見于文學與曆史領域,源于兩者在各自領域的卓越成就:
二、作為成語的特殊釋義(需謹慎使用) 少數詞典(如)記載“屈莊”為四字成語,意為“屈服、妥協,不敢堅持立場”。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佐證,且與主流曆史人物并稱的用法易混淆,建議優先采用第一種釋義。
補充對比:屈原與莊周雖同屬戰國,但思想迥異——屈原積極入世,莊子超然出世。兩人并稱更多體現其在文學與思想領域的互補性,而非實際關聯。
屈莊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低矮的房屋、低窪的村莊或蹲下的樣子,意思多與矮小、低矮有關。
屈字包含了兩個部首,分别是屍部和宀部。屈字共有九筆。
屈字最早見于《說文解字》,其源自《爾雅》、《康熙字典》等古代文獻。
屈莊的繁體字為「屈莊」。
在古代漢字中,屈莊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例如《說文解字》中的寫法是「屍兔凡」。
1. 這個地方的房屋很屈莊,都是一些低矮的茅屋。
2. 那個村莊深處是一片屈莊的低窪地。
屈莊可以作為其他詞語的組成部分,例如:
1. 屈膝:膝蓋彎曲,用以表示謙恭或服從。
2. 屈曲:彎曲。
3. 屈指:指彎曲。
屈莊的近義詞包括矮小、低矮等詞語,反義詞可以是高大、高聳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