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鞍的意思、發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鞍的解釋

亦作“ 發鞌 ”。卸下馬鞍。指停止打仗。《後漢書·袁紹傳》:“ 紹 在後十數裡,聞 瓚 已破,發鞌息馬,唯衛帳下強弩數十張,大戟士百許人。” 晉 劉琨 《扶風歌》:“繫馬長松下,發鞍高嶽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發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定義
    “發鞍”指卸下馬鞍,通常用于描述停止打仗或結束騎行的場景。該詞由“發”(卸下)和“鞍”(馬鞍)組合而成,字面意義為解除馬鞍裝備。

  2.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 《後漢書·袁紹傳》記載:“紹在後十數裡,聞瓚已破,發鞌息馬”,意為袁紹得知敵軍潰敗後卸鞍休整。
    • 晉代劉琨《扶風歌》中“繫馬長松下,發鞍高嶽頭”,描繪了停戰後将馬拴于松樹下、卸鞍于山頭的畫面。
  3. 引申含義
    該詞常與軍事行動相關,引申為停止戰鬥、休整軍隊,反映了古代戰争中馬匹與戰術的緊密聯繫。

  4. 現代使用情況
    現代漢語中“發鞍”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學賞析中。其近義詞包括“解鞍”“卸鞍”等。

“發鞍”是古代軍事用語,核心含義為卸下馬鞍,象征戰事暫停或行軍結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引申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鞍,這個詞一般指的是安裝在馬背上供人騎坐的鞍具。它由2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發和鞍,其中“發”表示馬的發背,是其最高處;“鞍”則表示馬鞍,即供人騎坐的裝備。發鞍共有13個筆畫。 根據研究,發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中國,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使用馬鞍可以穩定騎乘者的身體,方便長時間的騎行。因此,發鞍的出現與古人對于馬匹騎行的需求相關。 在繁體漢字中,發鞍的寫法和簡體相同,沒有特别的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發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髮鞍」。字形中的「髮」表示馬的發背,“鞍”表示馬鞍,整體簡練而又充滿了古風。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們需要購買一副堅固耐用的發鞍。 2. 騎手們紛紛選擇了合適的發鞍進行訓練。 3. 這個鞍具適合各種類型的馬匹。 一些與發鞍相關的組詞有:發鞍布、發鞍橋、發鞍莊。 近義詞可以是:馬鞍、騎鞍。 反義詞可以是:馬鞍無、無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