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禊節的意思、禊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禊節的解釋

指上巳節。 宋 歐陽修 《三日赴宴口占》:“賜飲初逢禊節佳, 昆池 新漲碧無涯,九門寒食多遊騎,三月春陰正養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禊節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傳統祭祀活動,又稱“修禊”或“祓禊”,其含義與習俗演變如下:

一、詞義解析

禊(xì)指通過水邊祭祀消除災邪的儀式,“禊”字為“示”旁,與祭祀相關,區别于衣旁的“褉”(xiè)。核心含義是祓除不祥、祈福迎吉,包含沐浴清潔、招魂續魄等儀式。

二、時間演變

三、起源與功能

  1. 周代起源:由女巫主持,通過水濱祓禊(洗濯身體)驅除疫病,如《詩經·鄭風》記載的鄭國民俗。
  2. 漢代定型:被列為官方祭祀,《後漢書》載“官民皆潔于東流水上,去宿垢為大潔”。
  3. 災禳意義:如漢章帝時徐肇三女夭折事件後,禊節發展為消災儀式。

四、主要習俗

五、文化延伸

禊節從最初巫術儀式發展為兼具宗教與娛樂的節日,唐代後逐漸淡化祭祀色彩,成為文人吟詠的雅事。其“除舊迎新”内涵至今影響清明節等民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禊節的意思

禊節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節日之一,用來洗滌身心、祈求吉祥、祭祀祖先。它也是一種傳統的祭祀儀式,旨在淨化人的心靈、消除惡業、祈福。

禊節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禊節的拆分部首是示(礻)和巳(廾),它的總筆畫數為11。

禊節的來源

禊節起源于中國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時期。當時的人們相信通過禊節的儀式可以祛除厄運,祈求好運。

禊節的繁體

禊節的繁體字為禊節。

禊節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禊字的寫法多有變化,例如禊(⺻頁)和禊(示巳),每一種寫法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和用途。

禊節的例句

1. 明天是禊節,我們要去祖墳前拜祭祖先。

2. 每年的禊節,我都會和家人一起進行傳統的祭祀儀式。

禊節的組詞

禊節沒有常見的組詞用法,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節日的名稱。

禊節的近義詞

禊節的近義詞可以包括清明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

禊節的反義詞

禊節的反義詞可以包括除夕、春節等中國傳統節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