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芭蕉葉。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衫含蕉葉氣,扇動竹花涼。” 宋 楊萬裡 《秋雨歎十解》詩之三:“蕉葉半黃荷葉碧,兩家秋雨一家聲。” 清 張潮 《補花底拾遺》卷一:“夏月以蕉葉代簟卧。”
(2).淺底的酒杯。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回仙》引 宋 陸元光 《回仙錄》:“飲器中,惟鐘鼎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梨花蕉葉最小。” 宋 陳造 《雪夜與師是棋次前韻》:“掀髯得一笑,為汝倒蕉葉。”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卷二:“姬能飲,自入吾門,見餘量不勝蕉葉,遂罷飲。”
“蕉葉”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其解釋和用法可結合文學、文化背景綜合理解:
自然植物:芭蕉葉
指芭蕉的葉子,常見于詩詞中作為意象,象征清涼、閑適或秋意。例如:
器物:淺底酒杯
古代一種杯底較淺的小型酒杯,多用于文人雅集或飲酒場景。例如:
擴展含義:
在特定語境中,“蕉葉”被引申為“僅見表面現象”的比喻,如成語用法(來自),但此義項較為少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原文或文化典故,可參考、2、6等來源。
《蕉葉》是中文漢字詞彙,表示香蕉樹上長成的葉子。香蕉蕉葉細長而寬,有着濃綠色的顔色,常常在熱帶地區的香蕉樹上生長。
《蕉葉》的部首是艸(草字頭),包含了4個筆畫。
《蕉葉》一詞是由“蕉”和“葉”兩個漢字組合而成。其中,“蕉”字指香蕉的植物本身,“葉”字則代表樹葉,兩者合在一起便形象地描述了香蕉樹上的葉子。
《蕉葉》的繁體字為「蕉葉」。
在古時候,「蕉葉」的字形可能會略有不同,但整體上仍然包括「蕉」和「葉」兩個字。漢字的形狀和書寫風格經曆了演變和變革,古代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
1. 我在熱帶沙灘上撿了一片綠油油的蕉葉。
2. 将烤肉包在蕉葉裡可以增加風味。
3. 她用蕉葉托住了一碗熱騰騰的稀飯。
蕉林、蕉心、蕉果、蕉樹、蕉香、蕉扇、蕉席、蕉帽、蕉蓬、蕉黃。
香蕉葉、蕉樹葉、香蕉樹葉。
非蕉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