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不忘危的意思、安不忘危的詳細解釋
安不忘危的解釋
處在平安的環境,要經常想到可能會出現的困難危險。《易·繫辭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順逆》:“出則祠兵,入則振旅,以閑習之。因於搜狩,存不忘亡,安不忘危。” 宋 範仲淹 《論西京事宜劄子》:“先王修德以服遠人,然安不忘危,故不敢去兵。”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中:“安不忘危,是在先幾之士;盜亦有道,當知前事之師。”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 危的解釋 危 ē 不安全:危險。危殆。危言(a.故意說吓人的話;b.直言)。危難(刵 )。危如累(噄 )卵。 損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使人驚奇的:危言聳聽。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
網絡擴展解釋
“安不忘危”是一個漢語成語,意為在平安的環境中不忘記可能出現的危險,強調時刻保持警惕。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ān bù wàng wēi
- 結構:主謂式,聯合結構,中性詞。
- 字面含義:
- 安:平安、安定;
- 危:危險、危難。
- 核心: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出處與典故
- 最早記載:
《周易·系辭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 曆史應用:
-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強調“安不忘危”,加強軍事和政治改革以鞏固政權。
- 清代小說《兒女英雄傳》用此成語形容角色在順境中仍保持謹慎。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居安思危、常備不懈、處安思危。
- 反義詞:高枕無憂、麻痹大意、樂不思蜀。
用法與例句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用于警示或勸誡。
- 例句:
- “即使在和平年代,我們也要安不忘危,加強國防建設。”。
- “企業管理者需安不忘危,才能在市場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
綜合應用
此成語常用于政治、軍事、企業管理等領域,強調未雨綢缪的智慧。例如:
- 國家治理:唐太宗以“安不忘危”理念開創貞觀之治。
- 個人修養:提醒人們順境中保持謙遜,避免樂極生悲。
“安不忘危”不僅是古人的處世哲學,也是現代人應對複雜環境的生存智慧。其核心在于通過預見性和主動性化解潛在危機,體現了中華文化中深刻的憂患意識。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不忘危的意思
安不忘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安定的時候也要時刻警惕可能發生的危險。它強調了人們在舒適和安全中不能忽視潛在的風險。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安(宀)不(一)忘(忄)危(卩)
來源和繁體
安不忘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一句話:“居安思危”,意思是在安定的時候要思考可能出現的危險。繁體字沒有特定的形式,跟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安不忘危的漢字寫法沒有明顯變化,仍然是安不忘危。
例句
他深知安不忘危的道理,所以即使在成功後也保持着謹慎和警惕。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安全、不安、忘記、危險
近義詞:警鐘長鳴
反義詞:掉以輕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