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牒的意思、辟牒的詳細解釋
辟牒的解釋
征召的公文。 唐 李翺 《祭故東川盧大夫文》:“唯公見念,復召為賔,自修辟牒,以復前好,承命而行,不憚遠道。”
詞語分解
- 辟的解釋 辟 ì 君主:複辟。 指君主招來,授予官職:辟召。辟引。辟書。辟除(征召推舉授官)。辟舉。 古同“避”,躲,設法躲開。 古同“睥”,睥睨。 辟 (①辟③闢) ì 開發建設:開辟。 駁斥,排除:辟邪。
- 牒的解釋 牒 é 文書,證件:通牒。度牒。尺牒。 筆畫數:; 部首:片;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辟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辟牒(拼音:pì dié)指征召的公文,即古代官府用于征召人才或委任職務的正式文書。
二、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例證
唐代李翺在《祭故東川盧大夫文》中提到:“自修辟牒,以復前好”,此處“辟牒”即指征召的官方文件。
-
構詞解析
- 辟:本義為“征召”,如“辟舉”(征召和薦舉);
- 牒:指公文或文書,如“通牒”“度牒”。
組合後特指與征召相關的官方文書。
三、相關說明
- 曆史背景:古代官員或名士常通過“辟牒”被舉薦或任命,體現了人才選拔制度的一部分。
- 現代關聯: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
如需進一步探讨古代公文術語,可參考《唐代文書制度》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辟牒(pì di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辟牒的意思是:拆開牒單進行核對,也可指辟謠、辟謗等。該詞的部首是礻和牛,其中礻作為香爐的象形部首,表示祭祀神靈,而牛是農民生活中重要的勞動動物。辟牒的筆畫分别是12畫和7畫。
辟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行政管理制度。在古代,各種文件和文書通常都用牒單來記錄,一般由上級機關下發,下級機關接收并加以辦理。為了核對牒單的真實性和準确性,上級機關會對牒單進行拆封核對,這個過程就被稱為辟牒。
在繁體字中,辟牒的字形有一定的變化。辟字的神與廠的結構相似,而牒字則由人和殳構成。由于牒字與辟字的構造有所不同,所以在繁體字中辟牒可以寫作「辟牒」或「辟牒」。
在古時候,辟和牒的寫法也有一定的變化。辟字在甲骨文中的形狀類似于一個盒子,上面有一根火柴,表示用火取煙來祭祀神靈。而牒字在甲骨文中的形狀則像一個長方形的盒子。辟牒這個詞在演變過程中,保留了辟字和牒字的原始意義,并衍生出核對牒單、辟謠辟謗等引申義。
下面是辟牒的例句:
1. 領導辟牒核對文件的真實性。
2. 網絡辟牒辟謠,遏制謠言傳播。
還可以根據辟牒做一些組詞,例如:
1. 辟謠:辟往謠言進行辟除,消除誤導。
2. 辟謗:辟往别人的中傷诽謗言論。
3. 辟邪:用祭祀儀式來排除邪惡的力量。
辟牒的近義詞可以是核對、确認,反義詞可以是誤驗、不證實。
綜上所述,辟牒是指拆開牒單進行核對或辟謠辟謗的意思。該詞的部首是礻和牛,筆畫數為12畫和7畫。辟牒這個詞源自古代行政管理制度,具有獨特的曆史意義。在繁體字中,辟牒可以寫作「辟牒」或「辟牒」。辟牒的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可以進一步幫助我們理解和應用這個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