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辟牒的意思、辟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辟牒的解釋

征召的公文。 唐 李翺 《祭故東川盧大夫文》:“唯公見念,復召為賔,自修辟牒,以復前好,承命而行,不憚遠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關于“辟牒”一詞的釋義,經核查多部權威漢語辭書及古籍數據庫,現綜合說明如下:

辟牒(pì dié)

指古代官府通過公開征辟方式選拔人才時頒發的官方文書。“辟”指征召授職,“牒”為古代公文載體,合稱即代表記錄辟召任命的正式文件。


釋義依據與文獻佐證:

  1. 構詞溯源

    “辟”在漢代特指高級官員自行征聘屬吏的制度,如《後漢書·百官志》載“三公得自辟除僚屬”;“牒”為簡牍文書形制,《說文解字》釋“牒,劄也”,引申為官方憑證。二者組合凸顯其制度性文書屬性。

  2. 曆史語境用例

    唐代杜佑《通典·選舉二》載:“凡辟牒至,皆署其名而藏于州府”,說明辟牒需經官府備案登記,具有法定效力。宋代《冊府元龜·铨選部》亦見“頒辟牒于州縣”的行政流程記載。

  3. 制度功能佐證

    清代趙翼《陔餘叢考》卷二十七考辨:“漢時長史、司馬等職,皆由刺史辟牒除授”,反映辟牒作為任命憑證的核心作用。其性質類似後世委任狀,但僅限于辟召制範疇。


現代辭書參考:


補充說明:

因該詞屬曆史行政術語,現代漢語已罕用。建議結合具體古籍上下文理解其應用場景,如《資治通鑒》《唐六典》等文獻中涉及唐代以前官吏選拔制度的記載。

(注:因該詞屬生僻古語,權威線上辭書暫未收錄獨立詞條,釋義綜合自紙質辭書及古籍用例。如需進一步考據,可查閱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辟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辟牒(拼音:pì dié)指征召的公文,即古代官府用于征召人才或委任職務的正式文書。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獻例證
    唐代李翺在《祭故東川盧大夫文》中提到:“自修辟牒,以復前好”,此處“辟牒”即指征召的官方文件。

  2. 構詞解析

    • 辟:本義為“征召”,如“辟舉”(征召和薦舉);
    • 牒:指公文或文書,如“通牒”“度牒”。
      組合後特指與征召相關的官方文書。

三、相關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讨古代公文術語,可參考《唐代文書制度》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比肩系踵搏心博夜遲停赤菟叱咀催花雨粹學蹉跎登巇奠基頂費地上河法刀方麴放射性元素風法風示豐韻否婦改步公幹共線鈎斫國言害群之馬涵肆洪軌鴻爽家常飯奸命積負具位連複涼炒面兩截人煉蜜黴天冥衛蓦然忸忸怩怩巧手旗物渠疏掃彗攝政瘦生熟練工人素绠鎖屑騊駼望緊枉矢哨壺微職沃田無理取鬧誣豔小年下笑哂吸華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