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品的意思、寒品的詳細解釋
寒品的解釋
出身寒微的人。《梁書·武帝紀中》:“其有能通一經,始末無倦者,策實之後,選可量加敍録。雖復牛監羊肆,寒品後門,并隨才試吏,勿有遺隔。”《新唐書·陸馀慶傳》:“ 餘慶 於寒品晚進,必悉力薦藉。”
詞語分解
- 寒的解釋 寒 á 冷,與“暑”相對: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帶。寒戰。寒噤。寒食(節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從這一天起不生火做飯,也有的地區把清明當作“寒食”)。寒喧。寒來暑往。唇亡齒寒。 害怕:寒心。 窮困,
- 品的解釋 品 ǐ 物件:物品。産品。贈品。戰利品。 等級,種類:品名。品類。品色。品位。 性質:品質。品行(妌 )。品節(指人的品行節操)。人品。 體察出好壞、優劣等:品評。品第(品評優劣而定其等級)。品味(品
專業解析
"寒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出身寒微、地位低下的人或階層。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字面與核心含義:
- 寒:本義指寒冷,引申為貧寒、卑微、低賤。《漢語大詞典》釋“寒”有“卑微;低微”義項,如“寒門”指貧寒微賤的家庭。
- 品:本義指衆多,引申為種類級、品第、官階等,此處主要指人的身份級、地位。
- 寒品:二字結合,字面可理解為“寒微的品類/等級”,實際指出身寒微、社會地位低下的人。常與“微流”(微末之流)、“庶族”(非世家大族的普通家族)等詞義近,與“高門”、“華胄”、“世族”等表示顯貴階層的詞相對。
-
用法特點:
- 指人群體:主要用于指代某一類人,即寒門出身、沒有顯赫家世背景的士人或百姓。
- 強調出身與地位:該詞着重強調其社會身份的卑微性,突出其并非來自有權勢或富貴的家族。
- 曆史語境: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尤其是在描述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門閥制度森嚴的社會背景下,用于區分士族(高門)與庶族(寒門)。《辭源》在相關條目中對此社會背景有闡釋。
- 偶指物品(極少見):在極少數語境下,“寒品”也可能字面指寒冷時節(如冬季)的物品或産物,但這并非其主要或常用義項。其核心和常用義項始終指向人的社會階層。
-
示例:
- 古籍中可見類似表述:“拔擢寒品,振興儒學。”(意為:提拔出身寒微的人才,振興儒學。)—— 此例體現了“寒品”指人。
- 《王力古漢語字典》在相關詞條釋義中,也印證了“寒品”指寒微之人的含義。
“寒品”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社會背景的古語詞,主要含義是指出身貧寒卑微、社會地位低下的人,尤其用于門第觀念較強的古代社會語境中。其核心在于标示人的卑微出身和低下社會等級。
主要參考來源依據: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 對“寒”、“品”及“寒門”等相關詞條的釋義。
- 《辭源》(商務印書館) - 對相關曆史背景及詞彙的闡釋。
- 《王力古漢語字典》(王力主編) - 對相關詞義的訓釋。
網絡擴展解釋
“寒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基本釋義
寒品(hán pǐn)指出身寒微的人,即社會地位低微或家境貧寒的個體。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用于描述科舉制度或官員選拔中來自底層的士人。
二、詞義構成
- 寒:
- 本義為“冷”,引申為貧寒、困窘(如“貧寒”“寒素”),也包含畏懼、卑微的隱喻(如“心寒”)。
- 品:
- 本指“物品”,後衍生為等級、品類(如“上品”“人品”),此處特指人的出身或社會層級。
三、曆史背景與用法
該詞常見于古代典籍,例如:
- 《梁書·武帝紀中》提到選拔人才時,強調“寒品後門,并隨才試吏”,體現對寒門子弟的重視。
- 《新唐書·陸馀慶傳》記載陸馀慶“于寒品晚進,必悉力薦藉”,反映寒品士人需依賴推薦才能晉升的社會現象。
四、相關概念
與“寒門”“寒素”等詞類似,均指向社會階層差異。但“寒品”更側重于出身低微者的群體屬性,而非個人境遇。
總結來看,“寒品”是一個承載古代社會階層觀念的詞彙,常用于曆史文獻中描述寒門子弟的社會地位與晉升途徑。
别人正在浏覽...
薄唇輕言碑像貶忽鄙況成室丑末辭绂翠拔丹墳釣徒定食餓虎饑鷹罰點球蕃援福無雙至高其佩梗阻管扳子桂馥蘭香鬼鬼祟祟古穆呵怒紅樹歌童慌急姜黃計窮慮極機中錦字隽秀課録魁蛤累綴兩服迾卒舲船陋邦螺絲扣鉛築奇彩企業形象瑞霭如字生料神虎審省神骓攝絲盒子社翁雨設心試崗拾人涕唾筍席戃恍堂萱天公玉戲歪嘴和尚瞎念經晩蠶王瓜文星顯得霄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