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黍米熬成的糖漿。《後漢書·禮儀志下》:“黍飴,載以木桁,覆以疏布。”
黍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ǔ yí,具體含義如下:
1. 基本含義
字面指用黍米熬制的糖漿。黍是古代重要的糧食作物(類似黃米),饴糖則是通過糖化澱粉制成的甜味食品(含麥芽糖、葡萄糖等)。
2. 延伸與象征
該詞常被賦予文化意涵,比喻鄉村生活的淳樸與自然風味,如詩句中可用以描繪鄉土氣息濃厚的事物。
3. 曆史文獻記載
《後漢書·禮儀志下》提到“黍饴”作為祭祀用品,需以木架承載、粗布覆蓋,可見其傳統用途。
4. 使用場景
例句參考
“村舍炊煙起,黍饴香氣飄,仿佛時光倒流至千年前的農耕歲月。”(來源:的語境擴展)
若需進一步了解黍米與饴糖的具體制作流程,可查閱相關曆史飲食文化資料。
《黍饴》是一個常見的詞彙,它通常用來形容美味的食物或是甘甜的食品,特指用黍米制成的甜食。在古代,黍饴常作為祭品或宴席上的點心供人食用。
根據《康熙字典》,黍饴的部首為「米」,它是表示糧食的象形字。黍饴的拆分部首為「禾」,表示谷類植物,象征黍米。根據筆畫數,黍饴共有8畫。
黍饴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食物文化。黍饴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黍離》一篇中。繁體字「黍飴」則是在簡化字之前的寫法,多用于傳統的文獻和書法作品。
在古代,黍饴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黍饴的寫法為「黍艾」,「艾」表示一種草本植物,用于裝點甜食。這種寫法也是黍饴的另一種常見形式。
1. 他親手制作的黍饴甜美可口,讓大家贊不絕口。
2. 在古代,黍饴是一種重要的祭品,用于祭拜神靈。
3. 請品嘗一下這個黍饴,它是我的拿手好菜。
黍饴和其他詞彙可以組合成各種表達食物和美食的短語,例如:黍饴糖、黍饴粥、黍饴糕、黍饴餡餅等。
與黍饴意思相近的詞彙有:甜食、糖食、甜點、甜品等。
與黍饴相反的詞彙為:鹹食、辣食、酸食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