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脊骨。《佛本行集經·魔怖菩薩品中》:“脊膂寬博潤而平,猶如象王頭頂額。” 宋 周邦彥 《汴都賦》:“上維下制,前按後覆,譬如長蛇抶其脊膂而首尾皆赴。” 宋 洪邁 《夷堅丁志·田道人》:“岩石下有蛇,微露脊膂,大如柱,皆不傷人。”
(2).比喻要害之地。 清 嚴如熤 《三省邊防備覽·老林說》:“此帶為三輔脊膂,實關緊要。”
“脊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脊”與“膂”均指脊椎,組合後強化了“支撐”和“關鍵”的意象。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比喻性語境。
《脊膂》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人或動物的背脊和脊椎。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分别是“脊”和“膂”。
“脊”字的部首是“⺼”(肉),它的總筆畫數是5。
“膂”字的部首是“⺼”(肉),它的總筆畫數是13。
《脊膂》一詞最早見于《史記》中,原意是指人的背脊和脊椎。後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表示某人或某物的重要支撐或骨幹。
脊膂的繁體字是 “脊屍”。
在古代,脊膂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可能會将“⺼”部分寫作“肉”字旁,将“膂”部分寫作“留”字旁。
1. 那位藝術家的作品是該畫廊的脊膂,沒有他的作品,這裡将變得毫無特色。
2. 這個項目的成功離不開團隊中每個人的貢獻,他們是整個計劃的脊膂。
1. 脊膂撐天:形容人物非常偉大,有着重要的地位。
2. 脊膂之臣:指忠誠可靠的輔佐者。
3. 脊膂之才:指為某群體或組織做出重要貢獻的人才。
1. 骨幹
2. 核心
3. 支柱
1. 輔助
2. 次要
3. 泛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