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脊膂的意思、脊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脊膂的解釋

(1).脊骨。《佛本行集經·魔怖菩薩品中》:“脊膂寬博潤而平,猶如象王頭頂額。” 宋 周邦彥 《汴都賦》:“上維下制,前按後覆,譬如長蛇抶其脊膂而首尾皆赴。” 宋 洪邁 《夷堅丁志·田道人》:“岩石下有蛇,微露脊膂,大如柱,皆不傷人。”

(2).比喻要害之地。 清 嚴如熤 《三省邊防備覽·老林說》:“此帶為三輔脊膂,實關緊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脊膂(jǐ lǚ)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本義及引申義三個層面解析,具有明确的生理與象征雙重内涵:

一、字源與本義

  1. 指人體背部中央的骨骼結構,即脊柱(脊椎骨)。《說文解字》釋為“背呂也”,是支撐軀幹的中軸骨骼。

  2. 本義為脊骨兩側的肌肉。《說文解字》注:“膂,脊骨也。象形。”後引申指強健的體力,如“膂力過人”。

  3. 複合詞“脊膂”

    結合二者,“脊膂”指脊柱及其周邊肌肉組成的整體結構,強調人體背部核心的支撐與力量來源,常見于中醫典籍與古文獻。

二、引申義與文化象征

  1. 核心支撐的象征

    因脊膂是軀幹的力學中樞,古人将其引申為事物賴以存續的關鍵部分。如《尚書·君牙》以“股肱心膂”喻指輔佐君王的棟梁之臣,其中“膂”即承擔重任的核心力量。

  2. 生命力與精神的載體

    中醫理論中,脊膂内的督脈為“陽脈之海”,主司一身陽氣,故“脊膂”亦暗含生命能量樞紐之意,如《黃帝内經》強調“督脈為病,脊強而厥”。

三、現代用法與權威參考

現代漢語中,“脊膂”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語境:

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9卷,第123頁):“脊膂,猶脊骨。亦喻主幹或支柱。”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膂,脊骨;脊膂連用,指脊柱。”
  3. 中醫典籍《類經》:“督脈貫脊屬腎……為脊膂之主。”

說明: 以上解析綜合《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黃帝内經》等權威典籍定義,并援引現代解剖學規範術語,确保釋義的學術性與文化傳承性。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紙質文獻為準;現代标準術語可參考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官網公布的規範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脊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面含義

  1. 脊骨
    指人或動物的脊椎骨,是身體的支撐結構。例如《佛本行集經》中描述“脊膂寬博潤而平”,即用脊骨形容身體的挺拔狀态。

二、比喻含義

  1. 中堅力量或核心支持
    成語用法中,“脊膂”比喻某人或某事物在整體中的關鍵作用,如“團隊的脊膂”指核心成員。
  2. 要害之地
    地理或戰略層面,形容關鍵位置。例如清代文獻提到“三省邊防備覽”将某地稱為“三輔脊膂”,強調其重要性。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脊”與“膂”均指脊椎,組合後強化了“支撐”和“關鍵”的意象。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比喻性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壁魚布徧不饑不寒赤津津椽子楚捶槌毀厝兆大仙钿窠調食鳳匏負隅閣道工錢庋閣國際貿易鶴表河漫灘何為弘麗計功盡興衿要瘠壤酒潮叩石墾壤俪劄亂獄昧心財苗細膿包扒犁蟠螭培戶破涕為笑剖冤仆死輕俊啟征桑蔭不徙善罷幹休上啟申明十室九匮詩書禮樂世态人情壽元無量説海口索婦鎖陽台帖括派同部通鑒投宿嵬峨五城十二樓無倪烏衣陷鋒